结果如今,建元帝还要南巡。
户部的人都要哭了。
根本没钱好不好。
大批的人上奏,希望建元帝能够取消这个决定,可是建元帝根本就不停,甚至还发落了两个大臣。
那两个大臣,是真的好官,矜矜业业的做事,结果没想到,就这么被摘掉了官帽。
这件事就这么传出去了,这下子老百姓心底有些不满了。
要知道,那位李大人跟刘大人是真的爱民如子刚正不阿的人,经手的案子绝对没有被误判过的,所有的人都很爱戴他,结果,就因为说实话就被当今给摘掉官帽,摘掉官帽还不散,还要被发配到南疆去。
从京城到南疆,相隔几千里,不提这一路的风餐日晒,最重要的一点,南疆多瘴气,就算是健壮的人到那边去,呼吸两口瘴气,隔几天就能生一场病,更何宽两位大人是被发落过去的?
这就去,命估计就没了。
众多受到两位大人恩惠的老百姓,自发的去写了万民伞,为两位大人请命,希望皇帝能够放两位大人一条命。
不过,这件事从有心人口里说出来,就直接变了味,变成了那些人想要威胁皇上,让皇上妥协。
这下子,
建元帝直接暴怒,这些刁民,这是想造反吗?
盛怒之下,建元帝当然是不可能放过那两位大人,直接将人砍了头。
建元帝觉得,自己通过这样的法子,让那些人知道了自己的威严,却不知道这件事落在老百姓的心里又是什么感觉。
建元帝没有被惠妃迷惑之前,还算圣明,任用的大部分是好官。
不过,这个世界,有阳光的地方,肯定就有黑暗的地方。
当官的人高高在上,自然也有被欺压的人。
原本,那些人受了委屈,还可以去告状,还有两位清正廉明的大人为他们讨回公道,可是如今,这两位好官居然直接被杀了,那以后还有谁敢为他们说话,敢护着他们?
原本老百姓是想不到这些的,不过,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笨人,也是有聪明人的,然后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会传了出来。
众人担心,不过众人还是有着一点点的期盼,或者事情没有变的那么糟糕的。
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却叫之众人心底发寒。
建元帝一意孤行要南巡,所需要的钱财是巨大的,这笔钱,国库拿不出来,总是要有人为之买单。
怎么办?
叫商人出
钱?
是人都会在乎自己的利益的,如果只是一点点钱财,他们自然乐意,可是南巡需要可不是一点点钱财,是很大的一笔钱啊。
他们当然不乐意。
更重要的,出了那么多钱,很有可能什么好处都得不到,那谁愿意出钱啊。
绝对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于是,那些商人就开始发力,各种打通关节,还给出了歪主意。
劝说的话,从那些人口里说出来,变得特别的冠冕堂皇,而且还特别的好听。
什么,陛下这次南巡,是为了去江南看看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一切都是为了老百姓。
既然为了老百姓,那么让那些老百姓出点钱,支持陛下的南巡好了。
大昭其他的不多,就人多。
一千人一人一文钱,就是一两银子了。那一千人一两,就是一千两。
一百万个人一人一两银子,那就一百万了。只要每人出一两银子,这次南巡的费用也就足够了。
而且,整个大昭有多少人,足足三千万人呢。
平均分下来,一人才三十文钱。
三十文钱才多少,少吃两斤猪肉就有了。
当然了,如果全国都征钱,肯定要花费很长的时
间,那就限定整个京城周围这几个城市好了。最多也就半个月就能够收齐了。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就说,这个主意是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第一个,皇上南巡的钱有了。
第二个,那些老百姓也知道了皇帝爱民如子的心,知道皇上关心底下的人。
第三个,同时也威慑了一下那些愚民,让那些人知道,皇上是高高在上。
这人简直是胡说八道,可神奇的是,建元帝却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大手一挥,同意了。现在就去做,而且还要求在半个月之内收齐这笔钱。
如果真的按照那人说的,每个人确实只需要出一两银子就好了,但这怎么可能啊?
建元帝任用奸佞,好官不敢说话,于是这个差事就落在了奸臣的手中。
从那奸臣口中说出来的话,就直接变成了,每个人上交二两。
多的那一两,自然是进了那批奸臣的口袋里。
然后那命令,又从奸臣传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