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传出贾瑜屡败蒙古大军,并光复宣府的消息后,他依然认为贾瑜的胜利不过是一时的,想要长治久安依然只有依仗他们这些能治国安天下的文官。
倘若说得不对,还请各位大人斧正。
贾瑜一拱手:“末将遵命!”
“圣人训诫?”
看着面前排成一个个整齐方阵的火枪兵,再看看身后的杨清和大夏军队,汪知节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反差感。
随后,汪知节、杨清以及一众使节团和数万大军就看到了令他们目瞪口呆的一幕。
在相互介绍过之后,贾瑜也邀请众人一同入城。
“我当然舍不得然给你回去,可这不是没办法嘛。”贾瑜搂住了她,柔声哄道:
况且你前些日子自亲率大军突袭宣府,直捣鞑子王庭,俘获鞑子十多名贵族和大批鞑子,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所以对付这样的蛮夷,咱们的态度一定要强硬,千万不要抱着以德报怨那套去跟对方打交道,否则吃亏的一定是咱们。
伱以为这就完了?
并没有。
试图趁着我军不备偷袭我军,虽然天佑我大夏,没有被此獠得逞,但也足以看出脱脱不花此人生性狡诈凶残。
“来……贾将军,容本官向你介绍一下各位大人。
就在脱脱不花琢磨着如何找回场子的时候,贾瑜率领着火枪兵也和以汪知节为首的使节团会合了。
虽然在此之前,他对贾瑜这个文官们口中的幸进之徒没有任何好感。
更何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这些蛮夷之人,用刀剑远比用圣人之言要有用得太多。”
护卫之事本官打算拜托给贾将军,不知你意下如何?”
贾瑜冷笑一声:“圣人训诫固然要遵从,但末将以为,圣人的仁是对咱们汉人百姓讲的,圣人可没让咱们对蛮夷讲仁慈。
其实又何止是他,作为被朝廷新任命的宣府总兵官,杨清也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
“这……”
这位是礼部尚书匡维之大人,这位是鸿胪寺寺卿莫梦松大人,这位是新任宣府总兵官杨清大人……”
脱脱不花将所有人都喊了回来。
“多谢汪大人。”面对汪知节释放出来的善意,贾瑜赶紧表示感谢。
看来,脱脱不花确实急了。”
当然了,也仅仅限于恐吓而已,但当时使节团或者是杨清没顶住压力选择了投降的话,原本的恐吓就会立马变成一场盛大的受降仪式。
这种事如果真发生的话,自己除了自刎谢罪外,估计再也没有办法洗涮身上的罪行了。
道理对于他们而言是从来不存在的,倘若他们突然跟咱们讲道理,那一定是因为逼不得已。
汪知节每介绍一个人,贾瑜都会一一跟他们见礼,而对方表现出的态度也极为友好。
但不管他怎么想,今天这个人情他是欠下了。
今天之事各位大人也都亲眼看到了。
只可惜,脱脱不花的计划是好的,却遇到了同样不按理出牌的贾瑜。
原本从城内出来增援他们的大军突然转变了方向,朝着蒙古大军的军营开去。
而且这轮交手确实是咱们输了,这没什么好说的。这个亏咱们认了,大不了等到谈判的时候再找回场子就是了。”
“大汗……您就让我们出击吧,我们宁愿死也要跟那个贾瑜拼了!”
贾瑜的话让汪知节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才好。
这封信很短,汪知节很快便看来了。
这时,外面有士卒来报:“启禀汪阁老及各位大人,城外射来一支箭,上面附有书信一封”
这世上就是有这么一小撮人,遇到问题后他们不会思索得失,自我反省,反而会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在对方的身上。
良久他才缓缓道:“这……是不是有违圣人训诫?”
这并非是脱脱不花和庆格尔泰没脑子,而是双方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
毕竟谁也想不到,原本主动求和的蒙古人会突然对使节团来这么一下。
他将信放在桌上对众人淡淡一笑:“脱脱不花在信上说,在城外一里处搭建了一个帐篷,约我们在那里会谈。
游牧民族固然凶残暴戾,但一旦遇到强敌或是自认为不可力敌的对手,他们认怂的速度远比大多数人要快得多。
一想到这里,杨清看向贾瑜的目光里不禁带上了一丝阴霾和嫉恨,算是将贾瑜给恨上了。
说罢,汪知节对贾瑜道:“脱脱不花在心中还规定,双方携带的护卫人数不得超过五百。
贾瑜作为一名三品武官在这里职位是最低的,他正想到后面找个地方坐下来,不料汪知节却冲他招了招手。
短短半刻钟都不到,就听见伴随着阵阵隆隆炮声和一股股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