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朱墙月冷(1 / 2)

细雨如丝如缕,悄然沾湿了苏府门前的青石板。

檐角悬挂的铜铃在穿堂风里轻晃,发出细碎空灵的声响,恍若远处传来的编钟余韵。

陈浮生立在朱漆大门前,玄色锦袍的下摆被风掀起一角,他抬手拂去衣摆上的雨珠,目光落在斑驳的铜钉上,那些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铜钉,每一颗都像凝固的琥珀。

恍惚间,十年前的场景如画卷般在眼前铺展。那时的先帝正当盛年,龙袍上的金线蟠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弯腰抱起扎着双丫髻的李璟仪,笑声爽朗"仪儿,你母狗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怀中的女童怯生生的躲在父皇身后,只露出半张小脸,乌溜溜的眼睛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年轻书生。

那时的陈浮生不过弱冠之年,却已被被授予侍郎之衔,在这苏府初见公主,便记住了那双灵动的眼睛。

门内走出的少女身着月白襦裙,腰间坠着先帝亲赐的双鱼玉佩,珠翠随着步伐轻摇,叮当作响。

李璟仪望着眼前这个记忆里总在书房挥毫泼墨的陈先生,却惊觉岁月早已在他眼角刻下深深的纹路,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明亮如昔,盛满洞悉世事的柔光。

两人移步花厅,侍女们轻手轻脚地摆上青瓷茶盏,碧螺春在沸水冲击下舒展蜷曲的叶片,袅袅茶香与窗外潮湿的泥土气息交织缠绕。

陈浮生望着对面的李璟仪,她眉眼间与先帝七分相似的轮廓,让他心中翻涌起万千感慨。

曾经那个追着纸鸢在御花园奔跑的小女孩,如今却端坐在雕花檀木椅上,脊背挺得笔直,端庄得体得近乎刻板,唯有眼底偶尔闪过的寂寥,泄露了她真实的情绪。

"殿下,臣斗胆问一句,日子过得好吗?"

陈浮生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难以察觉的哽咽,"这不仅仅是臣一人想问,更是先帝所有学生想要问的。"

话音落下,花厅陷入一片寂静,唯有檐角铜铃仍在自顾自地轻响。

李璟仪握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杯壁传来的暖意却无法驱散她心底的寒意。

自父皇龙御归天,这样真挚的关怀,她已经太久未曾听过。

朝堂上下,人人都知道她是大唐最尊贵的明珠,是先帝遗泽庇佑的公主,却无人在意那些华服下被勒出血痕的肌肤,无人听见深夜里她对着铜镜无声的叹息。

即便如今大唐西征,国库空虚,皇帝叔叔仍要耗费千金为她操办成人礼。

"陈先生,我过的很好。"

李璟仪垂眸,声音轻得像飘落在地的花瓣。这话连她自己都觉得荒谬,可除此之外,她还能如何作答?

难道要对着先帝的学生,哭诉那些无人倾诉的孤独?

陈浮生凝视着她强装镇定的面容,那双明亮的眼睛仿佛能穿透层层伪装,看见少女心底的伤痕。

他想起先帝在南京紧抓着他的手,气息微弱却字字沉重"仪儿…就托付给你们了"如今看着老师之女,他只觉喉间发紧。

沉默良久,他终于开口"殿下,当年老师曾在南京为公主殿下准备了一套小宅子。

"说到"老师"二字,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温柔起来,"

那宅子临水而建,就在张指挥家前面。

老师后来常去小住,还特意将那片区域划给有功之臣,说要与大家比邻而居"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带着难以掩饰的遗憾"本来,老师是想在那里颐养天年的,可惜"

余音消散在茶香里,李璟仪心中猛地一动。

南京,那个总在父皇口中出现的南方城市,有着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有着书声琅琅的夫子庙,有着不同于长安的烟火人间。

她曾无数次在舆图上描摹那个地名,幻想自己能漫步在青石小巷。

可很快,她摇了摇头"陈先生,我苏府的管家,如今已经七十了。"

提起苏伯,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起来,"他是祖父的故交,从我娘还在时就照顾着这府里上下。

这些年"她顿了顿,睫毛在眼下投出颤动的阴影,"这些年多亏有他,如今说什么也该送他一程。"

苏伯佝偻的身影、布满老茧的双手、还有深夜里为她温着的那碗羹汤,早已成为她生命里最温暖的依靠。

陈浮生理解的点头,眼角泛起一丝欣慰"殿下重情重义,老师泉下有知,也会宽慰。"

他抬手示意随从,几个描金漆盒被毕恭毕敬地抬进厅来,"此次南下,我等特地搜罗了些南京的小玩意儿,皮影、糖画、云锦帕子"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郑重,"还有这些先帝的随身遗物,臣斗胆带来,望殿下不嫌叨扰。"

李璟仪望着那些漆盒,心跳陡然加快。

自父皇离世,她再未见过与他有关的物件,那些记忆仿佛被锁进了深不见底的古井。

此刻听闻遗物,喉头突然泛起苦涩的滋味。

"此番进京,臣还有要事在身,要进宫面见陛下,就此告辞了!"

陈浮生起身整衣,衣袂带起一阵淡淡的墨香。

李璟仪看着他转身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承载着父皇记忆的人,仿佛是她与过去世界最后的纽带。

最新小说: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综英美]一发十连,五蝠临门 雄主之神话刘秀 你有白孔雀吗 谍战:红色掌柜 乱世发家日常 赘婿 家里穷得叮当响,爹娘要供读书郎 三国:被刘备赶走,我截胡孙尚香 开局就干架:大力农女绝不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