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邺城的州牧府,袁熙一大早就来了,他缓缓走进袁绍的书房,此时袁绍正和袁尚在棋盘前对弈。棋盘上黑白棋子纵横交错,局势正处于胶着状态。
袁熙恭敬地向袁绍见礼,“孩儿见过父亲。”
见袁熙/来到,袁绍微微抬头看了一眼袁熙,又将目光落回棋盘,说道“显奕,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看了眼袁绍,又看了眼袁尚,袁熙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父亲,孩儿昨日与人下棋,输得一败涂地。”
袁绍听到这话,手中捏着棋子的动作顿了一下,有些诧异地看着袁熙。他深知袁熙的棋艺水平,在同辈之中,能胜过袁熙之人可不多,除了周家那小子,袁绍将棋子轻轻放在棋盘上,问道“哦?是谁有这般本事?”
袁熙轻叹一声“回父亲,此人名郭嘉。他棋艺高超,下棋时暗合用兵之道,每一步都暗藏杀机。”
袁绍挑了挑眉毛“郭嘉?我从未听闻此人名号。”
顿了顿后,袁熙接着说道“父亲,这郭嘉暂住荀府。而且荀谌族弟荀彧,也来到了邺城,那荀彧可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孩儿听闻他的才名已久。”
袁熙征召荀彧和郭嘉,他们肯定不会给面子,但以袁绍的名义就不同了,袁熙打算扯虎皮拉大旗。
也许,袁熙借势压人,但管用不是吗。
。。。。。
这时,袁熙三弟袁尚,在一旁嗤笑一声“二哥,你莫不是,被这两人的虚名,所吓倒了吧。”
袁熙看了袁尚一眼,并没有理会他的嘲讽,继续对袁绍说“父亲,孩儿希望你能出面,让荀彧和郭嘉成为孩儿的老师,有这两位大才相伴,此生无憾。”
袁绍听后,沉吟了一番。心中权衡着利弊。荀彧和郭嘉,他虽未深入了解,但既然袁熙如此推崇,想必这二人定有不凡之处。而且,袁熙是自己的儿子,如果他能得到贤才相助,对于袁家的未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袁绍看向袁熙说道“不过,这二人是否愿意?”
袁熙赶紧保证道“孩儿愿意亲自去劝说他们。只要父亲点头同意,孩儿定会想尽办法让他们答应。”
袁绍再次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既然你如此有决心,为父就答应你。不过,你要记住,这二人若是真有大才,定要以礼相待,不可有丝毫怠慢。”
有了袁绍的首肯,袁熙心中大喜,他连忙说道“多谢父亲,孩儿定不会让父亲失望。”
袁熙离开书房后,袁绍看着他的背影,又转头对袁尚说“尚儿,你二哥有这份求贤若渴的心,这是好事。你也要多向他学习,莫要整日只知玩乐。”
袁尚有些不服气地应了一声。“孩儿晓得了。”
。。。。。。
几日后。
在军营和城里游荡的袁熙,正走马邺城时。
仆人袁和在街市上找到了他,袁和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公子,府上,来了客人,大人叫你回去。”
不知为什么,袁熙心中一阵狂跳,他压下心中悸动,假装平复说道,“说吧,知不知道是什么事。”
“听说,是给公子请了,有名望的先生,教授公子你功课的。”袁和如实答道,努力地回忆着细节。
“哦?可知哪来的客人?”袁熙面上一喜。
“回公子话,听说是颍川荀家,大人吩咐,得急请公子赶紧回去。”&nbp;袁和摸着后脑勺说道。
“走,袁和,仲康,我们赶紧回府!”&nbp;袁熙心中一动,赶忙领着袁和,还有许褚,向州牧府赶去。
在宽阔的州牧府前,堂里集聚了不少人。
袁熙稍稍扫视了一眼,看到在座的都是文人居多,有袁绍手下的一众谋士。还有当地一些世家门阀的族长。
当他走近来时,众人的目光自然都看向了他,这点阵势,他还是能应付过来的,袁熙调整了了下状态。
。。。。。
但片刻后,他从众多目光中,发觉到了一个特别吸引他注意的人。&nbp;那人也就二十七八,面貌清雅下颚留着一丛胡须,加上一身文士长袍,当真地十分潇洒。
见我们袁熙看他,那人这时也有些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二公子袁熙,并对他报以微微一笑。
袁熙向众人告了罪后,便入了座。见袁熙坐定,许攸笑道“二公子来迟,待会宴席上,必要罚酒啊。”
袁绍坐在上首,对袁熙说道“显奕,你来的正好,看看为父把谁给你请来了。这次众位族长、先生集聚在此,是为来我冀州安居的荀文若先生,接风洗尘的。”
“哦?荀彧?失敬失敬。”袁熙赶紧见礼。
袁绍又是一番寒暄,“也就是你之前夸赞的文若先生,刚刚荀先生也说到了你,于是就召你回来了。”
荀彧向袁熙拱拱手道“在下颖川荀彧,久闻二公子大名,叹服公子文韬武略,今日一见果真不俗。”
“过誉了,先生才是远近皆知的大才。”袁熙谦虚说道。荀彧可是和诸葛亮媲美的政治家,也是有名的治国能臣。&nbp;荀彧笑了笑,他不是俗人自然不会客套。
。。。。。
一干人等笑谈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