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正如蒯越猜度的那样,蔡瑁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想在没有合理缘由的情况下反对蒯越的调和。
踌躇良久,蔡瑁还是压下心头的不甘心,询问道“那依大都督的意思,水军要留下多少兵马船只?”
蒯越显然心中早有定数,但表面上却故意装出临机决断的模样,沉思了好一会,才用商议的口吻提议道“须留下一万水军,大小战舰八百艘,其中艨艟以上大舰不得少于八十艘。”
“这不行!”
蔡瑁直接摇头,东汉时期的水军可不是纯粹的水军,都是能打陆战的,更接近于日后的两栖军。同时,荆州的陆军也有一部分能够操舟弄船,随时可以补充上舰船。
正如北人驭马,南人操舟这个说法,是南方的地理所造成的结果。
也因此,荆州水军的兵力是丝毫不逊色于陆军的。
这次七万南征军中,荆州水军就占了其中四成,三万人。大小战舰更是多达两千余艘,光是艨艟就有两百艘之多。
蒯越开口就要一万水军,还要包括八十艘艨艟在内的八百条舰船,这等于要走蔡瑁麾下四成的战力,这让蔡瑁如何能轻易接受。
看见蔡瑁大声拒绝,蒯越反问道“那你能给多少?”、
“大都督,非是我不愿意,实是此时与黄承德合兵,击退扬州水军才是上策。”
蔡瑁这话不能说错,从道理上说肯定是对的,但从现实里说,难道蔡瑁统领全部水军前去合兵,就一定能打赢了吗?
留下部分水军,蒯越这边至少就进退有余了,若是没了水军配合接应,蒯越即便想要撤军都未必能撤得下来,即便撤下来了,损失也很可能极为惨重。
蔡瑁沉思片刻,也知道没法一毛不拔,于是妥协道“至多只能留下水军五千,舰船五百,其中艨艟只有二十艘。”
“可!”
蒯越心里早就衡量,蔡瑁给的这部分力量也已在他最低要求之上。
此时军情如火,黄祖的沙羡与夏口之间不过一两百里江道,顺风顺水只需一日即可抵达。
在对方妥协的情况下,蒯越也不想将时间浪费在争执之上。
“既然如此,那德珪你此刻回去,尽快拨出此部水军于我,然后带领剩余兵力尽早北上,援救黄承德吧。”
蒯越的话让蔡瑁长松了口气,他也担心对方纠结兵力,耽误了救援的时间。
听到蒯越松了口气,蔡瑁立刻起身告辞“大都督且宽心,瑁今日即刻分兵,稍晚就扬帆北上了。”
湘水是自南往北流,过了洞庭湖后注入长江,因此荆北水军来时是逆流,反倒是回程变成了顺水。
蒯越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自然毫无异议“军情如火,德珪可自行其是。”
蔡瑁当即起身,离开了大帐,前去军中拣选部队。
蒯越和刘磐则留在大帐之中,后者试探性的问道“大都督,那末将也先告退了?”
蒯越缓缓摇头,看了眼刘磐,轻声道“子桓,以汝之见,还需多久才能破城?”
刘磐,字子桓。
听见蒯越的问题,刘磐当即愣住,过了好一会儿才迟疑道“大都督,如今护城河才刚刚填平,羊马墙还未突破,谈及破城,是否太过心急了?”
也就是问的人是蒯越,否则刘磐都想骂娘了。
荆北军付出了四千精锐的伤亡,战死受伤的民夫青壮更是不计其数,这才刚刚打通了抵达城下的通道。
这时候谈破城不可笑吗?
哪怕问问什么时候能登城都比这靠谱。
可蒯越素来都是多智善谋的形象,而且计策毒辣,刘磐听了这话,顿时惊疑不定起来。
看了一眼有些心虚的刘磐,蒯越摇了摇头,干脆把话挑明“十五日内,你可有信心破城?”
刘磐认真思考起来,最后脸色难看的摇了摇头“怕是不成。”
刘磐说话的时候很是艰难,觉得恐怕会遭到蒯越的训斥。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蒯越居然没有半点不悦,只是轻轻叹息一声“既是如此,待德珪北上之后,汝所部悄悄聚兵,准备撤军。”
“撤军!?”
刘磐震惊到直接站了起来“大都督,怎么能撤军呢?这时候撤军,前期死伤的兄弟可就全白死了。”
蒯越抬起头暼了对方一眼,嘴角微微勾起“现在撤军,将来还能回来,了不起也就是损失了三、四千人,万一黄承德那边出了问题,你我就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沙羡距离洞庭湖足足有七八百里之远,但对于水军来说,却仅仅只是十几天的路程,这还是因为扬州是下游,需要逆流而上,若是顺风顺水,一日千里绝非神话。
蒯越精通军略,熟悉兵法,自然不会不知料敌从宽的道理。
刘封军都不需要全胜,只要能在五天内击退、击溃黄祖、蔡瑁,十天赶路,半个月就能赶到洞庭。
到时候刘封军的水军舰船驶入洞庭湖,那他们的后路可就算被切断了。
蒯越敢拿自己项上人头担保,到了那时候,最先覆灭的必然是他荆南征讨军。
撤军,大军的命运在他蒯越自己的手里,不撤军,那大军的生死存亡可就全看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