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共讨董卓(1 / 2)

中平六年,董卓废汉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此,他在朝中的权势如日中天,而汉帝则如同傀儡,任由其摆布。

初平元年,在谋士李儒的建议下,董卓杀害了何太后,不久之后废帝刘辩亦遭不幸。

这两件事引起了朝臣们的公愤,不少人弹劾董卓,斥责其行悖逆之举,实为国贼。但这些上书弹劾董卓的大臣们,大都惨遭毒手,幸存者无几。

不久之后,借着给太后下葬开启先帝陵墓的机会,董卓派人大肆掠夺灵炀帝陵墓中的陪葬品。

很奇怪的是,这一次朝臣们没有斥责董卓的胡作非为,反而一致的沉默不语。

董卓杀了太后、废帝,被天下人斥责。但他劫掠灵炀帝刘宏的陵墓,明明这更加过分,反而却无人发声了。

真是怪哉...

但天下人不会坐视董卓这般肆意妄为,三月末,袁绍与其弟袁术在山东起兵,召天下英雄,共讨国贼董卓。

得知此讯后,董卓便将国都洛阳里的袁氏族人全都杀害,包括太傅袁隗在内也惨遭毒手。

也正因此举,世家大族多向袁绍靠拢,一时间随其举事者无数。

……

谯县。

曹操匆匆的回到府上,左顾右盼,最终在树荫下寻到了少年。

“王上,出事了!”

曹操沉声道,“袁绍在山东起事,欲要讨伐董卓,此时一呼百应,此刻已聚集了数十万的军队,无不打着袁氏的旗号在行事!”

少年却并不关心对方所说的大事,语重心长的说道:“阿瞒叔,说了多少次了,叫我阿倦即可。”

“这...”曹操有些迟疑,“臣怎敢直言王上名讳?”

“阿瞒叔,你我忘年之交,实为莫逆好友,又有何不敢直言名讳的呢?”

“...额,好吧。”曹操仿佛是憋了许久,脸色涨红,这才艰难的把话说出口,“阿...阿倦,我们还是谈一下正事吧。”

提起正事,辽东王刘倦的面色却依旧风轻云淡。

“袁绍起兵,天下人跟着他一起反抗董卓,这难道不是预料中事吗?”

曹操若有所思,却也没有妄加断言,转而试探的询问道:“阿倦,此话何意?”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为世族豪门之领袖。”

刘倦低着眸子说道,“董卓屠戮洛阳的袁氏一族,已经与世族豪门离心离德。他们只能去支持袁绍,否则今日之袁氏,便是他们来日的结局。”

“如今袁绍兄弟得到了世家大族们的支持,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便会得到大半个北方的拥护。”

“只是不知,到了那个时候,袁绍是否还能坚守初心...”

曹操微微皱眉:“阿倦,你的意思是?”

刘倦淡然说道:“据天下之势,手握重兵,到时候他想的恐怕就不是匡扶汉室,而是代汉自立了。”

“应该不会吧?”曹操对此有些质疑,“我与本初兄自幼相识,他应该不是这种人啊!”

刘倦却淡然一笑,道:“未来的事,谁又说的准呢?”

在他看来,人的**永远都不会停息,只会随着权力的增长而膨胀。袁绍现在或许一心匡扶汉室,但当他手握数十万大军,坐拥半壁江山之时,野心自然会滋长。

当年王莽初入朝堂时,何尝不是谦恭有礼、忠心耿耿?可权势渐长后,终究走上了篡汉之路。

不是所有人都跟辽东刘氏一样,即便独揽大权却依旧能坚守初心,从无僭越。

大部分人在突然得到权力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忘本。

没人能遏制住自己内心的贪欲,即便是辽东刘氏的靖祖后人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贪的并非一时之权,而是万古流芳的天命!

辽东王传承至今已经十七世,即便他们沉入低谷,依旧会得到天下人的尊敬。

在此之前,饿极了被迫加入黄巾军的百姓们,无不在唾骂汉帝的昏庸,但却从来没有人说过辽东王的不是。

在大汉,如果你夸人忠义,对方或许不会感觉怎么样。但如果你夸人忠义若辽东王,对方只会受宠若惊,觉得自己配不上此等殊荣。

这口碑太硬了!

在靖祖后人看来,所谓的皇位,远不如辽东王的王位来的实在。

如果他们想当皇帝,顷刻间便会得到无数人的拥护。但他们从来都不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摒弃辽东王位去称帝,实际上是在自贬身份。

但天下只有一个辽东刘氏,其他人也不会和他们一样能遏制贪欲。

曹操询问道:“既然袁绍已经起兵,我们在谯县练兵多年,又当如何?”

他与刘倦在谯县已经数年,凭借着曹操在故乡的人脉关系与财力,招募了上万义士,成为了沛国境内最强大的势力。

本来以刘倦这位辽东王的影响力,他们可以招募更多的兵马,但他却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锐,曹操的家底已经不支持他们招募更多的军队了。

而辽东王府也并不富裕,他们虽然传承多年,但却从未像其他诸侯王一样大肆敛财。辽东王府的财富,大都投入到了边军的身上,而边军却又被先

最新小说: [足球]舍瓦的热恋 贪玉 玄学老祖爆大瓜,霸总全家心发慌 前男友们带球跑后 绝色美人模拟器[快穿] 江南裁缝日志 沧安录 818彭格列那个绿灯戒指 入高门 御兽,我的情报每日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