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晚赶着马车跟着队伍朝前移动。队伍行进的速度倒也不慢,这个时候愿意离家并且能跟上大部队的人,心中都有一股紧迫感。大家伙知道如果被征兵的人追上,会是什么后果。那绝对比老实在家待着等征兵的人来,更严重。所以大家都在铆足了劲赶路。随着时间的流逝,队伍里嘈杂的时间渐渐消失不见。没力气说话了。天上的太阳又毒又烈,顶着这样的日光赶路,本就是一种酷刑,更别提大家伙还都是负重前行。最先受不了的就是几岁的小娃子。更小一点的娃子,都被大人背着或抱着。再大一点的孩子承受能力要更强一些。只有大概处在五到九岁之间的孩子,最难熬。马车前面的这家就是如此。一个大约四五岁的男娃正一手紧拽着他娘的衣角,一手抹着眼泪,小嘴微张,哭喊着:“娘,我累,呜呜呜......”被叫娘的妇人,背后背着个背篓,背篓里有个两三岁的女娃。妇人前面挂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她累地满头大汗,此时听到儿子的哭声,心如刀割。“他爹,你把手推车上的东西往我身上再挂点儿,让虎子坐车上歇会儿。”小娃子的爹不仅推着手推车,身后还背着一背篓的家当,他喘着粗气道:“虎子再坚持会儿,你看你堂哥、还有你堂姐,都在坚持呢。”汉子当然也心疼儿子,这种天儿赶路,他一个大人都有些受不了,何况是几岁的小娃子。可他也心疼媳妇儿,媳妇儿本来就够累的了,哪里还承受得住更多的重量。虎子哇的一声哭出声,心里委屈不已:“堂哥都十五了!堂姐也十一了!我才五岁!五岁!”旁边有位年纪稍大,长相大气的妇人,朝男娃的娘靠近一步,“弟妹,你把你前面挂着的包袱给我,抱一会儿虎子,这孩子算是遭了大罪了。”“大嫂,那哪行,你这身上东西够多了。”两位妇人的婆婆,宋婆子,沉默地听着两个儿媳的对话,心中为有两个好性子的儿媳感到欣慰。只是宋婆子心思一转,想到了自个那短命的男人和大儿子,又想到这次离家逃难,未来不知道会怎样,嫁出去的俩闺女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着面,这心中就像是被刀捅了个窟窿,咕噜咕噜往外冒血。其实程晚之前在村里见过这位宋婆子。程晚打算买骡子车那日,回村的时候,这位宋婆子和几个婆子、妇人正坐在一棵树下叙闲话。当时程晚赶着贾胜家的牛车从旁边路过,和几人浅浅打了声招呼,就回家了。这位宋婆子就是当时最后劝说狗蛋媳妇儿的那位婆子。宋婆子从腰间的布袋里小心地掏出三个铜板,脸上摆出礼貌、甚至可以称得上讨好的笑容。“程晚,不知能不能让我家这小孙子蹭一会儿你家的马车,你放心,不白蹭,我们给钱,不行给粮也成。”宋婆子的两个儿媳和小儿子一惊,赶紧回头瞅程晚的脸色,生怕自家老娘惹恼了程晚,惹来一顿揍。要是程晚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冲天翻个大白眼。把她当什么人了?她有那么不讲理和凶残霸道吗?程晚看了一眼宋婆子,又看了一眼热得满脸通红、惨兮兮的小男孩。“把他递上来吧。”程晚赶着马车紧跟在这家人后面,自然听到了这家人的对话。挺和谐的一家人。倒是不惹人讨厌。尤其这老太太,做事儿挺敞亮。在不损害自己利益,且自己也有余力的情况下,程晚并不吝啬于对旁人释放些善意。她是个拥有普通情感的正常人,不是没感情的冷血动物。程小姑一直注意着外面的动静,她很自觉,虽然将心比心,她很心疼在地上走路的小娃。但她知道自己一家都是沾了娘家、或者说大侄女儿的光。所以她并没有随便发善心,她也不会去做有可能会让程晚为难的事。此时听到程晚发话了,程小姑赶紧从车厢里探出头,朝小娃子的娘伸出双臂,“把娃给我吧。”小娃子的娘连忙把儿子举起来递给程小姑,嘴上不停地道谢,又交代儿子,乖乖的,不许闹腾。程晚提高音量,“反正你家给了钱的,十个铜板买这小娃坐一会儿,我不吃亏。”宋婆子一愣,反应过来赶紧配合,大声说道:“给钱那是应该的,这时候谁要是还想着白蹭别人的车,那得是多厚的脸皮才能做出这样的事!”程晚挑眉一笑,心说:“这老太太挺上道。”宋婆子的小儿媳把儿子递进马车的动静不小,附近和稍微前面一点的人都注意到了。他们短短几息之间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哎呦我天,这是要干啥?!敢占程晚的便宜!胆子不小啊!这马上不会要打起来吧?”“什么?居然进去了!程晚居然让那小娃进马车了!这程晚这么好说话吗?那自家娃......”“啥?十个铜板!就能坐一会儿?这也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