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书院 > 其他类型 > 我和天后互穿了 > 第171章 与人为善

第171章 与人为善(2 / 3)

成绩我也很惊讶,很感谢粉丝们的支持吧!”林淑雯笑着说道。

“雯姐网上很多人说你这张专辑没有一个主题,就是是一张大型ep,你自己怎么想呢?”

“网上说的也没错,我的这张专辑确实没什么主题,这主要是我自己的原因吧!一开始就没想好要把自己的哪一面展现给粉丝们。”

“这么说的话,专辑的主打歌《最初的梦想》是在比较靠后的时间才写出来的?”

“嗯。”

“在《蜗牛》后面吗?”

“《蜗牛》是这张专辑里最早完成的一首歌了,当时我处在事业转型期,也算是我的一个低谷期吧!写出《蜗牛》来和我当时的一些经历有关。”林淑雯按照洛明之前给出的创作思路说道。

“那《清明雨上》呢?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这首歌就属于是即兴创作了,当时我在录制别的节目,节目组的前辈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感染到我了,于是我就以杜牧的《清明》为灵感,写了这首歌。”

“原来是这样,难怪歌曲中满满的都是离别和追忆。”

“我小的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在我10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当时我问过家里人死后世界是什么样。”

“死后的世界,应该是混沌和虚无的吧!每次提到死亡我总是觉得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跟拍pd说道。

“你的说法符合大多数人对死亡的印象,死亡代表着虚无阴森甚至是恐怖。

因为在死亡发生的那一刻,大多数生灵唯一能确定的,就只有死亡本身。

但其实往前追溯几百上千年,我们的前辈们对于死亡的解读,与其说是阴森恐怖,不如说是有着非常浪漫化的构想。”

“浪漫?死亡能用浪漫这个词吗?”跟拍pd好奇的问道。

“死亡的定义其实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我认为,咱们华夏对死亡的解读是最感性,最浪漫的。

我参加那档综艺的时候,做了不少功课,背了很多诗词,收集了很多资料。

当时正巧注意到了,我们的先辈在很早的时候就对阴阳之道有很深刻的认知了。

古代先贤们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划分,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之道。

生是阳,死是阴。

根据这个理论,古代先贤们认为,活着的时候,我们所在的世界被称为阳间,死了的时候,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阴间。

古人对阴间的整体构造及描述基本上都是阳间大致相似的。

古人对阴间的构想,其实极大程度上反应了一句话,这句话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过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其实是刻在我们祖先骨子里正直的一种延续。

即便你生前的作为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反馈,死后你也终将获得应有的奖惩。

我们的先辈们坚信,每一个人终将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公平的反馈,无论是在阳间还是阴间,你就是你,你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

人死后并不是生命的终结,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生命的进程,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充满正义和平等的。”

跟拍pd显然没想到林淑雯居然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林淑雯见跟拍pd没有接话的意思,索性自顾自的说道:“在古人眼中,死亡不意味着终结,人和鬼也不是完全陌路的。

鬼门会在逢年过节的打开,让记挂着亲人们的鬼,重新回到阳间和亲人团聚。

这和生前相比,一切好像都变了,一切又好像都没变。

死亡的状态将他们和亲人阴阳两隔,但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一切却依旧以另一种形式在延续下去。

每一个鬼的背后,都是某个人,某些人朝思暮想,却无法相见的那个人,我们相信有朝一日还能与那些已故的亲人,朋友在阴间里相见。

就像我刚刚说的,这哪里是悲剧?这明明是团圆,你不觉得这很浪漫吗?”

跟拍pd听到这儿,才明白了林淑雯口中的浪漫是什么意思。

“听雯姐你这么一说,死亡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了,我们先辈们对死亡的解构确实很浪漫,和其他国家比起来,我们对死亡的认知多了一份留恋人间的温情。”

“是啊!这其实是独属于我们华夏人的一种浪漫,就拿古诗来说吧!

从“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再到“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最后“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这些诗句都写满了对生死离别的感叹,从这些诗句中就能看出来,我们的先辈对死亡的定义是另外一种超越时空的等待与守候,让每一份哀思都有可寄托之处,更让每一份牵挂都有延续的可能。”

“听雯姐这么一解释《清明雨上》这首歌给人的意境都好像不一样了。”

“我说的这些也不全是再聊《清明雨上》。”

“我们到了!”司机的话让车里一下安静了下来。

跟拍pd

最新小说: 抛夫弃子之后 大理寺卿今天火葬场了吗 我在贵族学院当小透明 笨蛋美人又在钓太子了 春长渡 白月光表哥他今天还在火葬场 甜爽快穿!宿主每个世界多崽多夫 燕山太无情 国王也爱听电台 错杀阴湿反派我火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