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正如回纥酋长药罗葛菩萨说的那样,能撤的时候不撤,想撤的时候可就不一定撤得了了。
颉利可汗刚下令大军拔营而走,他们派出去的斥候就回报说附近出现了几路意图不明的兵马,其中竟有三路是骑兵,听得颉利可汗和一众突厥将领部族首领心中不由一紧。
就在他们还在揣测这几路兵马的意图之时,斥候再次给他们带来两个更不好的消息。
一是秦昇已经率领三万兵马出了蓟城,此刻正如鬼魅一般如影随形跟在他们突厥大军身后,却没有任何急着进攻的意思。
二是附近出现了一支打着“窦”字旗的兵马,兵力有五万之众,很有可能是河北另外一个枭雄窦建德的兵马。
直到此时,颉利可汗他们才后知后觉发现他们已经被隋军给包围了,前后左右都是围堵他们的兵马,将他们死死围困在其中。
眼看他们转眼间便陷入了隋军的围追堵截,颉利可汗彻底慌了,当即将一众突厥将领和部族首领叫到自己的汗帐,商讨着如何突围返回漠北。
之前颉利可汗只恨秦昇龟缩在蓟城中,不肯出城与他们突厥大军决一死战,致使他们突厥人为了攻打蓟城不知折损了多少兵马。
可如今秦昇当真率大军出城要跟他决一死战,颉利可汗心中却只剩下了无边的恐惧。
若是在之前,他自信若是在平原旷野上决战,隋军绝无可能是他们突厥铁骑的对手,分明是在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可如今因为古北口失守和羊马城被毁已经传到了突厥大军,军心和士气为此瞬间降低到了极点。
如今在军中,不论是突厥士兵还是其他部族的士兵,已经彻底没了劫掠河北的心思,一心只想全身而退返回漠北。
毕竟羊马城被毁,意味着他们的口粮都断了。
古北口失守,意味着他们大军的后路已经被彻底切断了。
面对这两个惊天噩耗,这些突厥士兵如何能不担忧和惊惧呢。
而一支失去斗志无心恋战的军队,即使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罢了。
颉利可汗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才将一众将领和部族首领叫到自己的汗帐,看看能不能商讨出一个法子来解决眼下的困境。
可是一听颉利可汗说完,在场的一众突厥将领和部族首领却是一个个面面相觑,皆看到了其他人眼中的忧虑之色。
因为谁都清楚如今军中是个什么情况,军心和士气皆不可用,此时跟隋军交战,他们必败无疑。
经过一阵难熬的沉默后,还是回纥首级菩萨站了出来,率先开口道:
“可汗,为今之计,只有派人去跟秦昇求和,看看他究竟要怎么样才肯放我们大军北还。”
“难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颉利可汗闻言不由重重皱了皱眉头,语气显然很是不愿。
因为谁都明白,如今隋军占尽优势,他们突厥人根本就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资本。
因此,与其说是派人去跟秦昇求和,倒不如说是去乞降,不知要答应多屈辱的条件,才有可能让隋军放他们北还。
到那时,他这个可汗威严丧尽,还如何继续统治大草原。
看颉利可汗直到此时还推三阻四,在场不少部族首领都不由面露几分怒意。
要不是颉利可汗为了一己私仇,不听他们劝告,执意要攻打蓟城,他们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
如今颉利可汗不仅害了他自己和整个东突厥,还将他们这些本来不相干的其他部族都拖下了水,他们如何能不为之恼怒。
而颉利可汗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出这些人对他的不满,心中也不免暗暗有些发毛,但此刻也有些骑虎难下了。
因为大草原不同于中原,没有人有所谓的忠君爱国之心,大家都是只认强者为王。
一个将十几万大军带入绝境的可汗,注定很难再得到了其他人认可和支持。
更何况他即可汗只有一年不到的时候,之所以能统治东突厥,更多是靠阿史那家族的威信以及父兄三代可汗的余威,一旦自己做得不能让大多数突厥贵族满意,那等待他的命运绝不是退位让贤,而是死无葬身之地。
他知道,若是他同意菩萨的提议,派人去跟秦昇求和,即使最终剩余的几万兵马安然回到了漠北,也没有一个人会因此感激他这个可汗,只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无能造成的,是自己让他们蒙受了屈辱。
到那时,那些对自己心怀不满的人一定会联合起来,群起而上杀了自己,重新拥立新的可汗上位。
他甚至都能猜到这些人会拥立谁做新可汗,那便是自己的侄子突利可汗阿史那什钵苾了。
毕竟他同样是阿史那家族的一份子,因为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所以实力也是如今阿史那家族中最强的。
也难怪这个好侄儿一直攻不进卢龙塞内,敢情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只是要怎么跟侄儿算账都是以后的事了,他只知道此时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派人去跟秦昇乞和。
既然不能乞和,那就只能一战了。
想到此处,他的目光陡然变得决绝,目光冷冷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