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王川一个人忙不过来,徐秀云带着囡囡赶紧过来帮忙。
有模有样地学着王川的办法,先用手电筒照射林蛙,等到林蛙一动不动,再有囡囡抓起来摔在地上砸晕。
期间,徐秀云还不忘教育囡囡,小闺女就要有小闺女的样子。
哪能和那帮小小子似的,嘴里竟说着不着四六的大人嗑。
“媳妇,你别总说咱闺女,我看囡囡人小鬼大没啥不好,起码不会被那帮熊孩子欺负,长大了也不会被小黄毛骗。”
王川直起身擦了擦头上的汗,招呼媳妇和闺女坐下歇一会。
“阿川,你就惯着她吧。”
徐秀云摇头苦笑,又问起啥是小黄毛啊。
“就是……就是坏小子。”
王川打着哈哈将话题一带而过,叫来闺女给她安排了一个新活。
差点忘了。
这年头还没有小黄毛这个词。
不过倒还真有不少骗人家闺女的坏小子。
这帮人。
学名叫作知青!
去年开始,陆续有城里的知识青年下乡插队。
远的不说。
就说王川所在的张家屯。
一共住着二十多名来自城市的男女知青。
未来的几年里,下乡插队的知青越来越多。
农村闺女普遍早熟。
十六七岁结婚的比比皆是。
别看囡囡现在八岁,身为老父亲的王川已经开始发愁“小黄毛”的威胁。
两口一会还要继续抓林蛙。
囡囡负责盯着筐里的林蛙,一旦发现有林蛙苏醒想跑,继续将它打晕。
忙活到早上,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地下山回家。
“阿川,我听说集上的一等林蛙干,一斤的价格涨到了一块五毛钱,咱们捡了这么多林蛙,怎么着也能卖个几块钱吧?”
回到家里,母女二人依旧兴奋得不行。
筐里的一只只林蛙,俨然是一张张钞票。
本次上山捕捉林蛙,三口人一共抓了一百六十多只林蛙。
相比于青蛙。
林蛙个头整整小了一圈。
晾晒成林蛙干拿到外头卖,按照数量多寡评定价格和等级。
一等林蛙干。
一斤能超出十个干林蛙,超过就算二等品。
以此类推,每斤林蛙的数量越多,越卖不上价格。
“秀云,咱们定个章程,我负责挣钱养家,你负责带娃照顾家里,至于这些林蛙咋用,当然是给你们补营养了。”
王川找来工具开始处理林蛙,主要是挤母豹子肚子里的蛙油。
找出肚皮圆鼓鼓,呈半透明状的母蛙。
王川使用巧劲轻轻一压。
好似黄豆粒大小的林蛙油就被挤压出来。
林蛙干的价格确实水涨船高,但是和蛙油比起来,完全不够看。
王川早就合计好了。
林蛙一只不卖,统统留给闺女和媳妇补身体。
至于林蛙油。
拿到黑市换取生活物资。
至于王川手里的粮票,暂时不能继续往外倒腾。
县里只有一处黑市,吞吐量有限。
前天晚上。
王川一次性卖掉一百张粮票,说不定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如果时隔几天,继续出售粮票。
等于是明摆着告诉人家,老子手里的粮票多得用不完。
太惹眼了,不妥。
“可是……”
“爹,囡囡帮你一块干活,干完活,咱们是不是就能吃林蛙肉了?”
囡囡撸起衣袖,蹲在地上想要帮忙。
“还是我闺女懂事,来,爹教你挤蛙油。”
王川拿起一只母林蛙,声音柔和地指挥囡囡挤压林蛙油。
这个活要靠巧劲,千万不能着急。
手劲不轻不重。
这样才能将林蛙油完整地挤出来。
父女二人一个教得和蔼,一个学得认真。
一旁的徐秀云面带开心笑容。
期盼着这样和睦的一幕,永远都不要消失。
哪怕再苦再累。
只要一家三口开开心心地生活着。
天大的苦水徐秀云都愿意忍受。
弄完林蛙油,王川找来从黑市买到的铁丝和老虎钳。
将部分林蛙串在一起,晾晒到仓房。
时间一晃到了中午。
小鬼头囡囡早已经急得不行了,一双大眼睛时不时地瞅着灶台。
“闺女,爹这就给你炖林蛙吃。”
王川叫来徐秀云,说道:“媳妇,你拿上五只林蛙,去跟村里人换一碗大酱。”
临到展示手艺,王川猛然间想起一件事情。
家里没做大酱。
“要不,去大哥大嫂家换一碗?”
徐秀云小心翼翼看着王川的反应。
王川深吸一口气,随即点了点头。
见状,徐秀云转身装起五只林蛙,拿着一只空海碗出门。
“爹,其实大娘挺好的,就是说话贼难听。”
徐秀云前脚刚走,囡囡一副小大人模样地点评起王川的哥哥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