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发生在张家屯的人命案,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
早些年镇反。
单单是奋斗公社一地。
每年都要有千八百人被枪毙。
偏偏。
一把隶属于公社治保办的手枪牵扯其中。
既是凶器。
更是王川击毙的王太的武器。
手枪属于曹建国的临时配枪。
按照相关规定。
只有治保主任和少部分人员拥有配枪资格。
曹建国属于粮站临时工。
别说他没有资格配枪,即便是站长,副站长,也没有这个资格。
问题是有些问题,又不能单从你有没有资格谈起。
曹建国的大姑父是周文明。
周文明不但是公社治保主任,还是排名第三的副主任。
妥妥的实权干部。
有些事情不上秤,半两分量都没有。
可一旦放到秤砣上。
千斤重量打不住。
老周家的几个孩子都是闺女。
周文明两口子俨然将曹建国当成亲儿子看待。
碍于团结,冯前进不好直接处理曹建国。
但又必须为这件事情定一个论调。
王川这小子口才不错。
理论知识根本不像个农民。
笔杆子惜笔杆子。
曹三炮自然而然成了冯前进敲打的对象。
养不教父之过。
曹建国配枪被抢这件事情,曹三炮有脱不开的关系。
“冯主任您消消气,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我检讨,我知错。”
本想辩解两句的曹三炮收到周文明的眼神提醒,不情不愿地低头认错。
“连自己家里人都管不好,你这个生产大队长是干什么吃的!下次再发生这种事情,别怪公社将你一撸到底!”
冯前进嘴上训斥曹三炮教子无方,眼色时不时瞥向周文明。
周文明表情悻悻。
傻子都能听出来,冯前进表面训斥曹三炮。
实则是在敲打自己。
由于冯前进是文人出身的干部,周文明这帮公社大院的坐地户,没几个将他放在眼里。
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玩的贼溜。
俨然有了架空冯前进的意思。
“小王同志,你勇于和坏分子作斗争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不过手段多少有些过头了,坏分子王太毕竟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你直接开枪将他打死,公社理解你按照上级精神,发扬除恶务尽的作风,可是总有些人喜欢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
“因此,这件事情公社就不给你开表扬会,我代表公社干部,对你进行口头表扬。”
冯前进开口说了几句鼓励王川的再接再厉的场面话。
身为一把手,不但要深谙平衡之道。
更要懂得如何将坏事变成好事。
王川刚刚的那套嗑,倒是给冯前进的一个思路。
贫下中农打死持枪歹徒。
不正是领会上级精神的最佳表现嘛。
如果不是上级下发了严厉打击坏分子的安排。
王川和张家屯的老百姓。
未必敢于和坏分子王太做斗争。
这说明。
上面的决策是英明的,争取的。
是需要一直贯彻下去的传家宝。
紧接着。
曹三炮被勒令写一份检讨交给公社。
解除曹建国粮站临时工的身份,回乡参加生产劳动,以观后效。
“老二,上头到底啥意思啊,老曹家这回咋这么倒霉呢?”
风波刚刚度过,王川立马被爹娘喊回家里。
得知曹三炮父子一个被命令写检讨,另一个丢了粮站临时工的身份,王川的爹娘和哥嫂全都懵了。
王太明明是冲着王川的来的,咋弄的曹家父子倒了血霉呢?
“爹,娘,这年头的事情一天一个样,今天你是功臣能人,明天你就是负面典型,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言。”
王川接过闺女递来的大白兔,一口含在嘴里。
看着三个小屁孩打打闹闹,王川暗叹只有孩子能一天天无忧无虑,啥都不用想。
换成大人。
每天睁开眼睛,就是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情。
“正好家里人都在,我这有个事要和大伙说说。”
王川转移话题,说起了棉花的问题。
去年,张家屯冻死冻伤一大片。
瞧今年的天气,估计又会是个冷冬。
纵然没有去年那么冷,依旧难熬。
“供销社过段时间会到一批棉花,咱们家按照人头数量,将这批棉花全都买下来。”
王川没敢说要去黑市倒腾棉花。
借口收到秘密消息,公社不久之后会进少量的棉花。
全家齐上阵。
按照一人五斤的数量,能买多少买多少。
“川,这么多棉花可是要不少钱,你手里有这么多钱吗?”
王老实吓了一跳。
没想到儿子如今能耐这么大,就连供销社啥时候到棉花都知道。
“爹,钱的事情包在我身上,你和我娘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