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书院 > 其他类型 > 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 第61章 难不成,渭南伯喜欢的是我?

第61章 难不成,渭南伯喜欢的是我?(1 / 2)

又有乐子看了。

程处默三兄弟脑海中同时浮现出一个念头。

他们默契地放下筷子,一言不发地安静坐着。

李丽质忍不住开口劝道:“渭南伯,高阳妹妹,你们别吵了,有什么事坐下来好好说嘛。”

“你们俩马上便要成亲了,怎么还能跟孩童似的,因为一些小事争吵呢?”

高阳强行压下心中的羞愤,愤然道:“皇姐,不是我想和他吵,他实在太过分了。”

“上次明明我跟他都有错,他怎么能说我无理取闹呢?”

“再者,他居然还拿我跟长孙冲比,我不比长孙冲好多了?”

“起码我不虚伪,把逛青楼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李丽质脸色一僵,岔开话题道:“好啦,长孙冲毕竟是我们表哥,不要再说他了。”

“对了,你说的上次,是在皇宫那次吗?”

此话一出,高阳和陈衍脸色霎时间变得不对劲起来。

陈衍心里无语。

你还好意思说呢。

若不是你抱着那句诗瞎看,哪里会有上次的事发生?

高阳眼里闪过一丝喜色。

从上次李丽质抱着陈衍写的诗出神,她便担心李丽质会看上陈衍。

人呐,有时候就是那么奇怪。

从前高阳看不上陈衍,恨不得立刻把婚退了。

可自从和陈衍接触几次后,他展现出旁人难以企及的才华,再加上在渭南伯府发生的事,高阳却开始担心陈衍被他人抢走。

而且,这个有可能和她抢陈衍的人还是李丽质。

这个长得比她还美,比她温柔太多的皇姐。

按理来说,唐朝从没有两位公主嫁给同一人的先例。

且李世民圣旨已下,她实在没有担心的必要。

但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以李世民对李丽质的宠爱,再加上陈衍对她的态度。

若李丽质想和她抢,她真怕陈衍会被抢走。

当然,高阳也明白,李丽质和她抢陈衍的几率十分小。

不过,哪怕有一丝可能,她也必须提前掐灭。

所以,今天她听说酒楼开业,李丽质会跟陈衍在一起后,才会不顾香岚的劝解,执意跑过来。

现在李丽质提起上次的事,倘若她把前天陈衍写给的她诗念出来,岂不能正好告诉李丽质,陈衍也是中意她的吗?

高阳小手一摆,眼含笑意,“上次没什么事,只不过陈郎君给我写了一句诗而已,皇姐想听听吗?”

陈衍闻言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好家伙,他升级成陈郎君了?

程处默三人亦不太理解,高阳公主方才明明表现得那么生气,怎么转眼间,陈衍就变成陈郎君了呢?

李丽质关注点与他们不一样,她知晓陈衍诗才极高,无论是‘将进酒’还是夸赞她的‘秀色掩古今’,都让她喜欢得紧。

现在听到高阳的话,她的注意力全部被诗吸引了过去。

“高阳妹妹,渭南伯写了怎样一句诗给你,能念给我听听吗?”

“当然可以啦。”高阳微微颔首,嘴角挂着得意的笑容,朱唇微启,“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诗一出口,李丽质美眸有片刻失神。

对于从小饱读诗书的她来说,很容易便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众里嫣然通一顾,写的是‘在茫茫人海中,她嫣然一笑,与我目光相接。’

人间颜色如尘土承接上句,意思为,与她相比,世间其他美人都显得平庸如尘土。”

显然,这毫无疑问是一句美人诗。

跟上次夸赞她的‘秀色掩古今’比起来,二者风格、意境和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不知道为什么,李丽质下意识便开始拿这句诗跟上次陈衍夸赞自己的诗比较起来。

‘众里嫣然通一顾’,聚焦于‘嫣然一笑’和‘目光交汇’的刹那,画面灵动鲜活,极具戏剧张力。

后句‘人间颜色如尘土’以夸张手法,将高阳的美推向极致,形成强烈反差。

整体类似‘惊鸿一瞥’那种效果。

而上次陈衍夸赞她的诗,用‘掩今古’三字概括她的美跨越古今,无人能及,是一种宏大叙事。

陈衍把她置于历史长河中,赋予她永恒性,让‘荷花羞玉颜’与‘沉鱼落雁’等典故呼应。

此诗更加符合他们唐朝气象,是自信的体现,无任何负担,纯粹歌颂她的美貌绝代风华。

写给高阳的诗,更注重‘美的瞬间感染力’,暗含对庸常世俗的超越,带有隐喻意味。

写的是‘击中我的美’,更易引发共情。

陈衍写她的则更具独特性,写的是‘公认的美’。

总体来说,两句诗比较起来不相上下,若硬要选一个赢者,‘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稍胜半筹!

“......”

“皇姐,你觉得陈郎君写给我的诗怎么样?”

高阳笑吟吟地问道。

她也读过很多书,只不过没李丽质读得深。

对两句诗理解得不够深刻。

她只觉得陈衍写给

最新小说: 千禧年:告诉沈总,这根高枝我不攀了! 吾妹卿卿 秽喜 楼上的月光 大周朝究竟何时迁都(基建) 我看上了公主的面首 他似火滚烫 烈火朱雀向南飞 年代文大佬的炮灰寡嫂觉醒了 [综英美]探员夫人的日常与非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