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2 / 3)

工,家里只剩下姐弟俩。

学了会儿字,姐弟俩到厨房做饭。

第二天码头出摊,今日处理十五斤鱼杂,多费了点功夫。

鱼泡数量少,清洗完,林芫花快要直不起腰,加入葱姜焯水,烹煮……

等杨大力来摊子时,林芫花刚卖完最后一碗,不好意思说:“抱歉杨叔,今天要晚一点,可能耽误你时间了。”

“不碍事,这会儿渡口不忙,不过今天的鱼杂羹,你居然都卖完了。”杨大力吃惊不已,接过钱袋子清点铜板。

另一边林芫花清洗好锅碗,确认账目无误,带着杨叔单独给的鱼杂回家。

她们家条件不好,杨叔是知道的,会特意带些鱼杂给她,省得家里花钱买菜,省一笔是一笔。

鱼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和核黄素,对心血管和大脑功能很好①,林芫花爱极了鱼籽颗颗分明的口感,鱼杂锅子、鱼籽烧豆腐,怎么做都好吃。

……

时间一晃,半月过去。

陆英向成衣铺子的老板预支半个月的薪水,加上老爸在码头扛包,攒下的银钱,足够赎回当铺的棉裤了。

第二天,林青叶跟着爸爸到码头扛包,挣家用。

扛第一包,他语调轻快:“也不重,轻轻松松,我能扛两包。”

第二包,第三包,他青涩的脸庞泛起红晕,呼吸加重,鼻尖沁出细汗。

五包六包过后,他喘着粗气,擦拭额头的汗珠。

忙完休息,他累得不想说话,想到这种辛苦日子,老爸过了大半个月,又咬牙坚持下来。

午饭时,爷俩到卖热水的摊子热了热饭,要了两碗热水,吃饱喝足,再次来到招工的空地,计划在大雪腊月前多挣些铜板,囤积物资好过冬。

进入月尾,马上是腊月,置办年货,腌制腊鱼腊肉等,过年过节走亲戚,少不得要花费一笔银钱。

这头爷俩在码头扛包,王家村,陆英从城里回家,吃了女儿做的午饭,然后赶回成衣铺子……

林芫花上午在码头卖鱼杂羹,中午回家给妈妈和自己做饭,睡个午觉,下午到私塾听课识字,晚上教林青叶认繁体字,一家四口都没闲着,各自努力奋斗……

去私塾多了,董夫子送了她一本千字文。

半个月时间,千字文册子上的繁体字,她基本能全部写下来。

这日,林芫花给了王茂两个铜板,问他借用了纸笔,将原主欠王家村村民的桃子、甜瓜等等,一一打好了欠条。

收到欠条的周氏,怔愣了好半晌。

半月前,王老根家的儿媳孙氏给林家带话,说是林家会补偿她们的财务损失。

大伙以为林家的嘴上说说而已,没当一回事,不成想过了半月,对方竟然主动带着欠条找上门。

周氏与丈夫都是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哪里认得字,整个王家村,只有村长王有德识字认字,是个读书人,夫妻俩拿着欠条去到村长家,大老远瞧见,不止她们,另有几对夫妻也聚在村长家,手里拿着的纸条,跟她们的欠条一样。

村长王有德手里拿着欠条,浑浊的老眼扫过,指着一处:“这处有个错别字,少了一横,不过不影响。”

“村长,这是林家给俺们打的欠条,上面真写了会还俺们两个石榴?这上面少了一横,会不会欠条不做数了?”有村民迫不及待地问。

王有德回他:“欠条是写了欠你两个石榴,有个错别字,不影响欠条,有日期有姓名,格式规范,你拿着,收好就行。”

“村长,帮忙看看我的,上面是不是写了还我一个冬瓜?”

“写了,要和还你三斤重的冬瓜。”

前头王有德一一帮忙看欠条,后面有村民嘀嘀咕咕:

“好像是陆氏她家的花儿写的欠条,她家花儿不是睁眼瞎吗,什么时候会认字写字了?”

“不知道。小姑娘家家的,会读书认字,真是厉害,连咱们王家村的好多儿郎都不会认字哩,她就会,说不得将来还真能嫁个探花郎!”有人拿打趣,显然听到过林芫花看不上邻村秀才郎的传闻。

这些愚昧无知的村民不知情,王有德却是知情人。

半月前,孙儿王茂跟自己说那林家小姑娘一堂课背会了《论语》,起初他没放到心上,林芫花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一面上午到码头做厨娘,中午给母亲做饭,利用闲暇时间学会了千字文。

直到此时,王有德暗暗心惊林家小姑娘的聪慧好学,对方努力踏实又上进,这份韧劲,让他对林芫花的观感好了几分。

送走了王家村村民,王有德看见孙儿拿着只草编蚂蚱玩耍,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玩物丧志。看看人家林芫花,短短半个月学会了千字文,你去学堂有两年了,还在丁字班,跟你同期的学子都上了乙丙字班。”

跟小伙伴们玩耍一通,回到家的王茂:“?”

阿爷不是一直知道自己读书天赋平庸吗,只求他认得几个大字,能打理家里的几亩田产和账簿,娶到个贤惠妻子,和和美美,今日突然发了好大一通火气,王茂委屈巴巴,被阿爷视作玩物丧志的草蚂蚱,锁进了柜子里。

这晚王茂破天荒没有早早

最新小说: 九零:全家白眼狼,真千金重生,不原谅 公路求生,从破旧三轮开始 诱她入笼 [封神]你们怎么都不是人啊 清枝 溺茉[破镜重圆] 心机反派又在哄我做任务 余温 COS富江后在横滨苟命 夏油教主想被姐姐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