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鱼籽(2 / 2)

林芫花接过铜板,妥帖地收到钱袋子里:“抱歉,因为下雪不方便出门。”

这天北风呼呼风,跟冰刀子似的,十碗渔粉很快售竭。

回家路上,她想着有了回头客,或许可以买条三斤重的黑鱼,多做点渔粉卖,多挣点小钱钱。

买鱼时,杨小叔送了些鱼籽鱼杂,林芫花想到自己还欠王茂小朋友的烤鱼籽,说干就干。

傍晚,一半做了酱鱼杂锅子,另一半鱼籽被她拿来炭烤。

说是炭烤,其实是灶膛的柴火灰堆就,利用高温炙熟,鱼籽表面被刷上一层菜籽油,烤的金黄黄,八分熟时,刷上一层红酱,烤得滋滋冒油,鱼籽表层覆盖一层蜜色油脂,从厨房飘出香气,惊动了隔壁宋婶,探头来瞧:“好香,你家又做什么好吃的?”

隔着院墙,林芫花给宋婶递去几串烤鱼籽:“婶子不嫌弃的话,尝个鲜。”

宋氏的确被馋到了,没拒绝,打算回头给林家送点食材,有来有往,远亲不如近邻嘛。

回到厨房,林芫花用油纸包包好一份烤鱼籽,让林青叶送去村长家,马上可以开饭了。

拿到烤鱼籽,王茂都快忘记这茬,一层层揭开油纸包,酱香与烟熏火燎气扑鼻而来,饭桌上,一家人都凑了过来。

正好赶上饭点,王有德留林青叶吃饭,被对方拒绝:“谢谢村长爷爷,我家饭菜也好,东西送到,我回家吃饭了。”

“这个烤鱼籽好吃,爷爷你尝尝,焦焦粉粉的。”说话的,正是孙儿王茂,边说边递来一串。

另一边,林家饭桌上,林芫花撸着烤鱼籽,感叹:“要是撒点孜然粉,辣椒面,鱼籽更香。”

这日摆摊,三斤多重的鲜鱼,能出十五碗左右的渔粉,比之前多卖了一刻钟,才全部卖完。

每日的利润,从原来二十文钱,增长到三十文。

小吃摊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林芫花开始盘算着攒钱添置摆摊的物件,小推车,铁锅,烧火的铁炉子等,光是这三件,得花费一两多银子。

不如先攒钱买小推车,来回轻便些,省得林青叶每每送她去私塾。

估摸着月底能攒到买小推车的银钱,这样盼着望着,元宵休完假,来到了月末。

这日一早,董夫子来光顾摊上的渔粉,林芫花听对方与另一位夫子谈论起入学应试的话题,类似现代学校招生,入学考试。

吃完渔粉,董夫子几人抬步离开,她追了上去:“夫子,既然是入学应试,可不可以让我阿弟参加,测测他的水平?”

董远致顺着她的目光,移至小摊边伸懒腰打哈欠的少年,懒懒散散的模样,模样生得不错,就是看样子不像脑子灵光的。

犹豫时,又听小姑娘迫切地语调:“我阿弟也学了千字文,父亲打算将来家里有了积蓄,让他上学堂。”

“可,那便让他先测一测水平。”看在林芫花的份上,董远致松了口。

林芫花要摆摊,脱不开身,于是林青叶跟着董夫子几人去了学堂,参加今日的入学应试。

距离上次坐在学校教师,才过去几个月,林青叶恍若隔世。

拿到试卷后,他乐了,默写论语?

之前他倒是忘记《论语》怎么背诵,这段时日天天听林芫花念叨,念叨得耳朵起茧子了,几乎倒背如流。

还有,这不是小学的算数题吗?

董远致经过时,林青叶正在默写《论语》,眼角扫到他狗爬的字迹,眼角一抽,懒得看。

也是,一个初初学会千字文的少年,从前接触的只有泥巴和庄稼,这次入学应试的题目超乎以往的水平,涉及到的算术部分,连丙班的学子都不一定能答得上来。

林家出了一个聪慧的林芫花,已是祖坟冒青烟了。董致远想。

最新小说: 九零:全家白眼狼,真千金重生,不原谅 夏油教主想被姐姐救赎 溺茉[破镜重圆] 公路求生,从破旧三轮开始 [封神]你们怎么都不是人啊 COS富江后在横滨苟命 诱她入笼 余温 清枝 心机反派又在哄我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