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羊排嗜嗜煲
果不其然,几日后甥舅三人关了铺子,刚走到家门外的巷子口,就与回来的张老郎君迎面撞上了。
七娘眼尖,远远便瞧见了对面的一行人:“阿姐,是张老郎君!”张老郎君仍旧是精神襄铄,自个儿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朝尹遥几人朗声笑道:“快看看,我把谁给你们带回来了?”他身后跟着一辆马车,车帘掀开,罗珊娜探出头笑道:“三娘,七娘,陆娘子,我回来啦。”
三人赶忙围了过去,张老郎君抚着胡须,满脸的自豪:“如何,这效果你们可还满意?我可算幸不辱命吧?”
驾车的仆从跳下车,又把罗珊娜扶下来,罗珊娜摘下面上覆着的纱巾,笑盈盈地瞧着三人。
她前些日子出门时,脸上的伤痕虽已愈合不再流血,却仍是满面斑驳。今日再回来时,那疤痕已变浅了许多,只剩下几条浅红色的痕迹。陆娘子不错眼儿地瞧着罗珊娜,口中啧啧称奇:“就这几日工夫,竞恢复得这般好。”
七娘亦是睁大了眼睛,兴奋地晃着罗珊娜的手臂:“哇,罗姐姐好多了呢,孟老先生真厉害!”
张老郎君在马上颇为自得:“你个小娃儿,老头子介绍的人还能不厉害?”尹遥走到马前,朝张老郎君深深施了一礼,感激道:“多谢老郎君,这一趟可辛苦您了。”
“瞎,瞧你这话说的。“张老郎君忽然面露赧然,“老头子吃了你家不知多少零嘴儿,便是跑一趟也不值什么。你日后再做了什么好吃的,别忘了老头子就成。”
尹遥抿嘴一笑:“好,我多做点新奇有趣儿的,都给您送去。”七娘又张望了一圈儿,奇道:“张阿翁,夫子和张大郎呢,怎么没见着?”张老郎君闻言翻了个白眼儿,又轻哼一声:“你们夫子这个废物,还不如我一个老头子,坐了大半日马车便累得不行,我让他带着大郎先回去了。”“得了,把人送到了我也回去了,"张老郎君拉起缰绳,把马掉了个头,招呼随行的仆从一道儿回府。
他临行前又朝着七娘补了一句,“对了,你们夫子让我转告你,明儿记得来上学。”
“啊?明日就上学啦?"七娘顿时一声哀嚎,夫子不是累坏了吗,怎地还这般有精神头儿!
三人簇拥着罗珊娜回了家,尹遥扬声笑道:“阿婆快看看,是小罗回来啦!”
罗珊娜的名字是胡语,念起来总是有些拗口,叫罗娘子又实在太生分见外,尹遥在家里便索性管她叫“小罗",沈老太太和陆娘子刚开始虽觉得有些怪,但时日久了,到也跟着这么叫开了。
沈老太太正坐在床上缝制冬衣,闻言抬起头来,上下打量了一番,亦是频频点头:“看来张老郎君一点儿都没夸口,孟老的医术果真神奇,估摸着再过些时日,咱们小罗就能全好了。”
这是自然,据张老郎君所言,孟老先生可是药王孙思邈的得意弟子。此番他们前往拜会后,老先生便翻阅了其恩师晚年所著的《千金翼方》,按照其中所述,制成专门祛疤的丹参羊脂膏,给罗珊娜敷用,这才能有如此奇交效几人坐下,沈老太太把手上的衣服朝着罗珊娜比量了一下,笑道:“我是按照三娘的尺码做的,你们俩身量差不多,应也是合身的,等这两日做好了你便换上。”
罗珊娜睁大眼睛:“沈婆婆这竟是为我缝的吗?”尹遥在一旁笑道:“那是自然,我们都有冬衣了,阿婆不是给你的,还能是给谁的?”
这些时日以来,罗珊娜穿着的,还是尹遥从华阴带来的旧衣,虽也还算保暖,但毕竞没自个儿的衣裳穿着舒坦,沈老太太便让尹遥又去买了棉布和棉花,为罗珊娜缝制了件新的。
罗珊娜一听这话,一下扑上去保住了沈老太太:“沈婆婆,你真好!”对这胡姬单纯外放的性格,沈老太太差点儿招架不住,半响才反应过来,忙使劲儿拍她:“快起身,起身!我手上有针呢,别扎着你!”难得见沈老太太如此失态,其他几人都笑得不行。屋内的气氛十分轻松,七娘又拽着罗珊娜,好一通询问伊阳山景色如何、好不好玩儿之类的,看来小家伙这回没去成,难免还是有些心痒痒。罗珊娜的大唐话,虽已比刚到洛阳时熟练得多,但那些借景喻情啊、以诗抒怀啊之类的,到底还是过于超纲了,绞尽脑汁只憋出几句“好多树、好多鸟、好多鱼、好漂亮”……
好在七娘的词汇库也不咋地,俩人凑在一起,倒是叽叽喳喳聊得投机。尹遥笑着摇了摇头,也随口问了句:“对了,孟老先生对咱们带去的点心可还满意吧?”
孟老先生不缺银钱,她便拿了几样点心给他们带着,权当做登门礼,礼轻情意重,表达的主要是个心意。
罗珊娜听到这话坐直了身子,一下子卡了壳,支支吾吾道:“孟老先生他……他地地设吃…
咦?尹遥一向对自个儿的厨艺十分自信,更何况她还提早跟张老郎君打听过,说孟老平日里最爱甜食,这才投其所好带去的。她不由奇道:“为何,莫非老先生嫌我做得不好?”“那倒不是,"罗珊娜眨巴眨巴眼睛,看看天又看看地,终于下决心道出真相:“他说三娘的点心·都是油炸的,不够养生!”不!够!养!生!这四个斩钉截铁的字,把尹遥给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