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书院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当王爷 > 第379章奸诈兄弟

第379章奸诈兄弟(5 / 7)

束之高阁,只当成一件公文接收下来,那样可就前功尽弃了”。

正德眼珠一转,黠笑道:“嘿嘿。要朕听改制十策?奏折吴上来后朕看不到么?就知道你打着别的主意。你放心好啦,不管他是王公侯伯,还是皇亲国戚,亦或是一二品地大员,胆敢不从政令者,朕给你撑腰,一概惩治!”

杨凌苦着脸摇摇头,说道:“没有用。这个人……官儿太大、权太大。皇上给臣撑腰,臣也不敢得罪他”。

“哈!”正德气笑了:“行了。你也别和朕卖关子了,你直说是谁就得了,我瞧瞧是哪个人这么威风”。

“这个人,就是皇上您!”

“我?”正德皇帝呆了一呆,有点恼了:“朕有兼并土地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要兼谁的土地?我倒是想开疆拓土朝外边使劲儿呢,只是眼下不是时候呀。你说,朕怎么成了兼并土地的祸首了?”

唐一仙一瞧,急忙拿起两串葡萄递给这哥俩儿:“来来来,吃葡萄”。

没人理她,杨凌直视着正德的眼睛,很认真地道:“皇庄!皇上忘了皇庄么?”

“皇庄?”正德皇帝惊诧莫名:“你说皇庄?你说说皇庄怎么算是土地兼并了?”

杨凌道:“皇上圈点皇庄迄今已达二十一处,约二百万亩土地,皇上如此,地方藩王更是如此,就藩地藩王经皇室指定,各自拥有的土地都在数百万亩不止,数量庞大、数目惊人、耸人听……”。

正德皇帝肺都快气炸了,一时竟有些悲愤了,他大吼道:“朕还罪大恶极呢!你替朕管过七个皇庄,该知道其中的事,什么朕拥有数万顷土地,藩王拥有多少万顷土地,这纯属以讹传讹,内中详情你不明白?”

唐一仙圆溜溜的眼珠左瞄一眼,右瞄一眼,见这两兄弟要谈崩了,连忙又拿起两串葡萄劝道:“来来来,吃葡萄”。

两个人还是没理她,唐一仙恨恨地摘下一粒葡萄,丢进了嘴里。

杨凌轻轻笑道:“臣代皇上管理皇庄时您也知道,那只是个幌子,不过这次为了改制革新,臣做过详细调查,现在自然就明白了。

皇室、王室,本来是由朝廷财政支付花销费用的,这些钱从哪儿来?来自百姓税赋。百姓之地都要纳税,这是天理。藩王就藩,皇室指定一些王田,并不是这位王爷拥有多少多少田地,而是这块土地所缴纳地赋税不再缴给户部,而是由王室派人管理,直接由王室使用。皇上的皇庄也是如此。

皇室、王室本来就是从朝廷财政中支取费用的,这部分田地划成皇庄,户部那边就按数减少供应,皇庄王庄的存在,只是让百姓缴纳地赋税少了户部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交给本该享用它的皇室、王室使用。

缴皇税王税,就不用缴官税,并不是重复收税。所以这地叫官地也罢、叫皇庄也罢,只是管理人的不同,对老百姓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

正德的脸色慢慢缓和下来,杨凌继续道:“而且。皇庄、王庄征收的田租比例按规定是一亩地征三分税,比普通地主家征收的还要少一些,耕做皇庄的佃农,负担要小于一般田地的佃户,”。

正德皇帝闷哼了一声,不悦地道:“你知道了还这么说?刚刚真是气死朕了”。

杨凌微微一笑,说道:“皇室总需要有收入来应付日常花费开销地,不从皇庄出。就从官地出,不是直接收,就得户部给,那么这地名字叫皇庄还是官地有什么区别?

一百万亩地一年的税赋约为一万两,一些豪绅、盐商、海商,每年赚取的利润都远远不止于这个数字,皇家所入看起来没那么耸人听闻,也谈不上兼并土地。让百姓没了活路”。

“但是……”,杨凌严肃起来,说道:“平头百姓谁会去计算这些地一年所出几何?皇家征收又有若干?他们只听说皇家自已占有几百万亩土地,就觉得惊世骇俗了。而且以讹传讹、信口雌黄,本就是人之常性。人们也愿意津津乐道、夸大其辞。

士绅们是愿意这么传的,传播这种话,就为他们的真兼并创造了条件,传的人多了。相信的人也就多,甚至流传后世,让不明真相的后人听了,也会觉得义愤填膺。

臣所说地这些还只是正常情况,正常情况下,并没有坑农害农,圈点皇庄、王庄对皇室地声誉也是极为不利的。那么皇庄到底有没有盘剥?耕种这些土地地百姓是不是真的就比向官府缴税的百姓缴税少,更得实惠呢?其实很少、非常少。”

他迎着正德有些错愕的目光。解释道:“原因很简单,皇庄在官府之外自设管事人员,他们的工钱从哪儿出?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地出处仍是田赋,所以加上他们的工钱,这皇庄税赋就已经不比向官府缴税的田地少了。

此外,这些皇庄的私人管事、师爷们,代行的是官府地职权。他们上面对着的是身份高贵、永远不可能和佃户们朝面的皇亲贵戚。下面对着的是那些为皇亲国戚耕种皇庄地佃户,地租到底定多少、收多少。还不是他们一句话?他们有这样便利的条件,有可能不贪么?

皇上以为自已是按一亩地三分税在收税赋,让给了百姓七分利,然而实际上百姓辛苦一年,真正所得可能连三分都不到,中间的大头都

最新小说: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极品家丁 夜天子 横推亮剑 江山美人志 大魏宫廷 抗战:从炮灰团开始崛起 终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