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茹的这句话有歧义,如果放在后世的网络上,特别容易让人误会,不过李红兵显然没有想歪。两人的举动,自然让李红梅感到好奇。
很快。
李红梅便知晓,在自己刚刚上楼试衣服和换衣服的空档,李红兵自己找陈雪茹定制了两套衣服。对于这件事,李红梅刚知道的时候,有些愣神。
但她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更没有阻止李红兵把这个交易进行下去。
同样的事情,如果只是放在自己身上,李红梅肯定是不舍得的。
但如果这个人是李红兵,李红梅就算有想法,也不会强烈反对。
而且就在刚刚,李红兵还给她买了一身不便宜的衣服,李红梅要是这个时候反对,那也太没良心了。等陈雪茹量完了尺寸,李红兵交了定金之后,又对李红梅说道:“姐,你再挑挑,看哪些布料是你喜欢的,咱们一起买回去。”
“不买了。”
听到李红兵这话,李红梅差点没忍住想揪他耳朵。
自己买了这一身衣服,李红兵又在这里定做了两套,花了已经不少钱。
关键他们有了这些,还有再买布料的必要吗?
“别啊,姐!”
李红兵知道李红梅的想法,不过哪能就这样放弃,直接劝道:“姐,我刚才定做的衣服,是专门用来晨练和跑步的,平时的衣服还没着落呢!
想再多做两身!
而且你光刚才那一身,哪里够啊?
趁现在还没和卫国哥结婚,赶紧多给自己做几套新衣服,不然到时候嫁进门,带过去的都是一些旧衣服,到时候让婆家看低了。”
“赵叔和陈姨不是那种人。”
面对李红兵的歪理,李红梅有一种无力感。
谁家出嫁,带过去的也不都是新衣服,李红兵这属于胡言乱语了。
尽管知道李红兵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她这个姐姐考虑,想让她嫁过去的时候更体面一些,但李红梅不是个虚荣的人。
至于赵卫国和赵家,也不至于那么势利,要不然自己才不会同意嫁人。
李红兵无奈。
他当然是故意危言耸听,为的不过是让李红梅对她自己好一点。
自己现在身上的一大部分钱,都是专门为李红梅准备的,也是本来应当就属于她的。
不多搞点名目,可“送”不完。
而且作为自己目前唯一的家人,李红梅接下来出嫁,李红兵自然是希望她风风光光的。
越风光,越让人羡慕,越好。
如果不是知道李红梅一定不舍得,也绝对不可能再同意,李红兵都想在这给她多定制几套衣服。反正他现在有钱,而且是可以明目张胆花的那种。
别人见了,也只会说他这个弟弟对姐姐好。
一旁的陈雪茹见状,直接对着李红梅表态:“姐,接下来你看中什么料子,我都给你让一成的利,就当是我这个当妹妹的,对你的一点心意了。”
因为李红兵的缘故,陈雪茹一连成交了两单生意,自然不介意再让一些利出来,来博他们的好感。这要是维系好了,以后就是稳定的回头客。
关键李红兵这个当弟弟的,对李红梅这个姐姐这么好,而且付钱也爽快,不论颜值还是性格,都十分对她的胃口。
就算是让了利,她也是赚钱的。
只不过是相对于其他客人,赚多赚少的问题。
李红梅一听,就忍不住心动了。
陈雪茹店里的布料,质量确实好。
而且让利一成的情况下,价格直接比外面的便宜了。
这很难让她无动于衷。
最终。
在陈雪茹的热情推销下,李红梅又选定好几块布料,当起了让自己“痛恨”的“剁手党”。不过这一次,李红梅说什么也不再让李红兵付钱了。
就是因为感情好,所以才要分得更清楚一些。
下午出门之前,李红梅已经把家里的财政大权都交还到了李红兵的手里,以后他就是彻彻底底的一家之主。
而他那些钱,是要留着将来娶媳妇过日子用,为他们李家开枝散叶的。
不多时。
李红梅和李红兵姐弟俩,被陈雪茹送到门口,满载而归的从陈记布庄离开。
刚离开没多远。
李红梅就忍不住“后悔”,觉得自己这回也像李红兵一样,花钱大手大脚了起来。
只是刚才那个机会,要是不赶紧入手一些好布料,恐怕回去之后,会更后悔。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就像后世双十一、六幺八的购物节,部分频频下单的人一样。
对于这一点,李红兵深有体会。
不过李红梅买的这些,也不算是乱花钱,毕竟都是必需品。
而且最多再两年的时间,继明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之后,上面很快也会对棉花布料这一生活必需品出台政策,通过发行布票来进行计划供应。
到时候,这些东西可不是想买就能随便买的。
今天买的这些,李红梅将来绝对不会后悔。
回去路上,李红梅免不了对李红兵进行一番消费观的理念教育,告诫他以后花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