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次相亲,平日里同样抠门的贾张氏难得大方了一回,不光贡献了家里的腊鱼,还赶早去菜市场买了肉和鸡,可谓是下了血本。
帮厨的何雨柱瞅见贾家相亲的对象上门,赶忙开始了炒菜。现在何雨柱的厨艺虽然要比何逹差上不少,但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很快,贾家屋里就传出了饭菜的香气。
贾家正堂,相亲两方,还有媒婆坐定,一时竟然没人言语。
贾东旭露出为难之色。吴姑娘则害羞的垂下头,手指盘着衣角。贾张氏的馋虫被勾起,时不时要瞟向灶台。吴姑娘的老姑则嫌弃的打量着贾家屋内的布置。
见气氛有些尴尬,张媒婆只好打圆场,又向两方介绍了男女方的条件。
吴姑娘家的条件那是相当不错,吴姑娘她自个在纺织厂上班,她爸是肉联厂的一个小领导,她两个哥哥,一个在军管会,一个在铁路,有这样的条件,按理说吴姑娘应该不愁嫁,但她却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口吃,说长句子时,总是会结结巴巴。
吴家前几次相亲,找的都是门当户对的,但男方条件也不差,见到这种情况,自然不乐意。
没办法,吴妈和吴爸一商量,决定降低门槛,最好找个上门女婿,这才有与贾东旭的这次相亲。
等张媒婆介绍完,吴家老姑率先说道:“贾东旭是吧,听说你现在还是个学徒工?”
听对方有轻视的意思,贾张氏这个当妈的,当即就给自家儿子贴金:“我家东旭钳工的天分可高了,他师傅说明年就能转正。”
“转正做了正式工,一个月工资有多少?”吴家老姑又问。
这个问题贾张氏可不知,她只好看向自家儿子。
贾东旭见此,吞吞吐吐道:“二十七块五。”
吴家老姑轻笑道:“原来只有二十七块五,还不够我们家燕子买件呢子大衣呢!”
说完,她又指着里屋,道:“我家燕子若是嫁过来,是不是还要和你们家挤在同一张炕上。”
张媒婆一听吴家老姑的语气,感觉这次相亲要黄,急忙打圆场:“现在就这条件,谁家不是这样过来的。”
贾张氏就算再笨,这时也听出了对方的嫌弃。
为了给儿子撑场子,贾张氏夸起了儿子的工作表现,夸起了儿子的师父易中海,那可是轧钢厂的大师傅,自家儿子将来也是大师傅的命。就差只说易中海这个绝户现在的一切,将来都是自家儿子的。
这一番说辞,说得贾东旭都有些害臊。
做菜的何雨柱听到贾张氏自卖自夸,也忍不住憋笑。
吴家老姑浑不在意的听着,待贾张氏夸完,她才道:“未来的事,谁说得准,小两口搭伙过日子,看得还是眼前。
既然话已说开,有些话我也不妨直说了,我家燕子对贾东旭还是满意的。”
听到这话,张媒婆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却不想又听吴家老姑道:“不过,我家燕子嫁过来,可不是跟贾东旭过苦日子的。这房子终究是小了一些,小两口带着一个婆婆,住在一起多不方便。
贾东旭,你要是答应这门亲事,燕子他爸就托关系,帮你立刻转正,将来帮你转到管理岗,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你得答应我们家一个条件。你要么结婚后,搬去燕子家,要么就暂时把你妈送回乡下,等未来住房条件改善了,再接回来。这两个选择,你自己选吧!”
贾张氏听到吴家开出的条件,当即就急了,去吴家,那不是当上门女婿吗?贾东旭真这么做了,哪对得起死去的老贾。把自己送回乡下,乡下是什么苦日子,这怎么行!
而贾东旭这边,对吴家开出的条件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无论是做上门女婿,还是送老娘回乡下,他自己都别再想有什么好名声。
贾东旭自小由贾张氏抚养长大,成年了,也没有在家里当家做主过,这个时候,他犹犹豫豫,婆婆妈妈的一面就暴露了——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吭。
看到儿子这种表现,贾张氏急了,急忙问道:“东旭,你说个话,你是不是想把妈送回乡下?”
这泥马是要逼着贾家母子决裂呀,张媒婆现在不由得开始仰望起这吴家老姑,这女人也太精明了!心里感慨了一番,张媒婆又不由得担心起自己的职业生涯,若是传出自己帮忙相亲,最后导致母子反目的风声,那自己这个媒婆还做不做了?
想到此,张媒婆立刻和稀泥道:“结婚的事确实要慎重,吴家老姑,你看给东旭一天的考虑时间,如何?”
“行!燕子急着嫁人,也不急于这一两天,我和燕子先回去,等着张婶你的消息。”吴家老姑说完,拉着吴家姑娘便要走。
张媒婆见此,连忙挽留道:“吴家老姑,不吃个便饭再走?”
“不了,等相亲成功,再喝喜酒也不迟!”
眼见吴家姑娘离开,贾东旭都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张媒婆微微叹了口气,也识趣的告辞。
见到这一幕,何雨柱最后一个菜也不炒了,给自己饭盒里划拉了一些热菜,很自觉的离开了贾家。
屋里没有旁人,贾张氏也没有了顾忌,直接质问道:“东旭,你是不是想赶妈走?”
“妈,我怎么会想赶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