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很多第六代导演拍的都是地下影片,成本不高,剧组也是草台班子。
但《十七岁的单车》不在其列。
这个剧组还是挺正规的。
看制片人的名字就知道,里面有未来的华娱座山雕韩三品,以及号称“弯弯娱乐教母”的焦雄萍。
虽然这两个人都不在剧组里,只是挂了个名,但能让对方挂名,已经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个片子的重视了。
拍摄现场,除了演员们,其他各种剧组人员足足有三四十号人。
今天是拍第一场戏,几个年轻人面试快递公司。
贾岛的词很少,就三个字,在女招聘人员问名字的时候回到一句“古林贵。”
“咔,普通话太标准了!”王晓帅喊停了拍摄,“你不是晋省人吗?用带点你们那儿方言味道的普通话来念,以后的所有台词都用那个味,明白吗?”
“我懂了!”
“再来一次!”
贾岛前世在当导演之前是当过演员的,虽然没混到知名演员的份上,但谁让自己本来就是干送快递的活的,演这个角色算是本色出演。
加上重生后记忆力好像好了不少,仔细回想甚至能回忆起《十七岁的单车》全片来,一帧不落,有了原作做对照,演起小贵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被喊“咔”的次数远低于李兵,也低于拍了几部片的高园园。
在本职工作干的还不错的基础上,贾岛在剧组里开始疯狂学习了起来。
尤其是胶片摄影机的拍摄,以及作为一个导演,在胶片时代是怎么拍片的。
王晓帅发现了贾岛的奇怪行为。
他没有喊停,让贾岛别胡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老实实当好你的演员,反而是主动问贾岛有什么问题,后面发展成了时不时地就给贾岛讲解自己这部片子这里为什么这么拍,用意是什么。
还有什么拍摄手法,打光,画面,构图,留白,意境。
王晓帅越讲越多,越讲越深。
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正合贾岛心意。
不明白的东西,贾岛努力听着。
一些在前世已经了解了的东西,贾岛依然装作一副不懂的样子,在王晓帅讲解之后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而后在后续的拍摄中活学活用。
这样的做法,让王晓帅非常惊讶欢喜,他感觉自己似乎发掘了一个可造之材。
于是乎,在每天晚上的看片会里,他都会把贾岛给拉了进去,看看贾岛能进步到什么程度。
两人的关系迅速拉近。
拍摄半个月,已经隐隐成了半个老师和学生。
觉得关系差不多到位了,贾岛便开始按照脑袋里的《十七岁单车》原片和前世对这部片的拉片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
毕竟是前世王晓帅最后的成片嘛,说明那是王晓帅纠结后的选择,亦或者是他灵光一闪的结果。
贾岛的几次建议都让王晓帅有了一种“这样确实更不错”的感觉。
“贾岛,我说真话,你有当导演的天赋!”
一次晚上看片结束,王晓帅拍了拍贾岛的肩膀,“等我拍下部片的时候,你来当我的副导演吧?我带带你。”
“好啊!多谢王导了,我实在是不能喝酒,要不无论如何都得敬您三杯!”
“不用着急谢我,等我拍下部片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呢。”王晓帅苦涩一笑,又很严肃地跟贾岛道,“拍完后别去打工了,找点圈子内的活做做,你是真的有可能在这一行走下去的。”
“我看好你!”
“多谢王导,对了。”贾岛顺杆往上爬,“我对剪辑挺好奇的,等咱们这部片子后期制作的时候能让我去看看吗?我打下手,不要钱的。”
现在的剪辑还是物理意义上的“剪”呢,和后世的差别太大了,这也是贾岛在千禧年代最想学习的东西。
倒不用学成也给专业剪辑师,可多知道点,总归是有用的。
“行!”
王晓帅答应的很爽快!
对于贾岛的求知欲,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总想要教一教对方。
或许是心里有点好奇吧,他想看看,自己随手教的这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年轻人,最后能不能在圈子里混出来,最后又能混到什么程度。
……
与贾岛并行的还有一条农村来的小保姆红琴的线。
她最喜欢做的就是穿着主家的衣服,站在落地窗前,仿佛她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
最后的结局证明,她并没有融入。
被主家发现她穿主家衣服的事后,赶出了这个家。
王晓帅是在借着这条线来折射城乡差异,农村人融入城市的困难,和小贵做对比。
这个角色和前世一样,找到了周迅过来客串。
这会儿的周讯已经小有名气了,《苏州河》里大放异彩,《大明宫词》里让人惊艳,作为女主的《人间四月天》也开始热播。
算是这部剧里面最大的腕!碾压其他演员几个层次。
又因为她又只在剧组里待了三天,贾岛只是和其握了个手,打了个招呼。
脸确实小,也挺有古灵精怪的感觉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