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董公,还是忠厚人呐!
就在雒阳城内声讨张延丧师辱国的浪潮汹涌之际,董卓身为这次事件中的另一位主角,却是闭门深居府邸之中。
没有人怀疑董卓能否收拾黑山贼,甚至不少人都认为派董卓这位名将来对付一群贼寇,颇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味,唯有知兵之人才明白,这件事情究竟有多么棘手。
“国家的这柄‘汉兴剑’,不好拿啊……”
董卓俯身凝视着铺满地板的巨幅舆图,这是由冀州、并州与三河地图精心拼合而成,不仅勾勒出山川地势,更详细标注了各郡县的驻防兵力。
董卓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布满胡茬的下巴,眉头越锁越紧,心头的沉重感也随着目光在太行山脉的复杂地形上逡巡而愈发强烈,也逐渐意识到平定黑山贼这件事有多难办。
侍立一旁的左将军府长史李儒,同样目光凝重地钉在舆图上,片刻不曾离开,良久方叹了口气,声音低沉道:“确是如此,‘汉兴剑’乃国之重器,岂能轻授?当日天子以此剑激励将军时,将军就该想到这担子的分量,做好心理准备了。”
正当两人对着舆图沉默思索时,董卓的弟弟、左将军府右司马董旻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嗓音洪亮道:“兄长,他们来了!”
董卓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他们”指的是谁,连忙起身,连鞋都顾不上穿,赤着脚就急匆匆往外走,走出大堂正要去府门外亲自迎接。
左将军作为重号将军,董卓自然是拥有开府之权的,并统辖一千左将军府府兵。
但董卓行事极为谨慎,自任右将军起,便只任命了跟随多年的谋主李儒为长史,弟弟董旻为右司马,再招募了几位凉州乡党担任令史做些文书的活计,其余如假司马、从事郎中等要职,皆悬而未决。
一者,董卓不希望太过张扬,他在朝堂根基浅薄,又因凉州籍贯为中原士族所轻视。
若有一、二朝臣在天子面前进谗,尽管他相信天子不会被谗言蛊惑,但万一呢?
他如今的显赫地位,全赖天子宠信。
若是在太上皇时,朝中多酒囊饭袋之徒少有知兵之人,他或许还会滋生些许野心。
但如今天子麾下骁将、良将辈出,并不是非他董卓不可,他绝不愿做任何可能动摇天子信任之事。
当然,故意表现得粗鄙贪财好色以安君心,那是另一回事。
至于二者……也是凉州籍贯的硬伤,实在难以招揽到合适的文人才俊。
凉州多出名将,却罕有相才。
仅有的几位杰出文士,也早已各有其主,如那贾诩、左灵等人。
官位相仿者,亦不愿屈就于他的左将军府。
所幸天子还是爱他的,此番应允为他派来了不少助力。
董旻看着兄长光脚就往外跑,又瞥见地上的那双鞋履,连忙弯腰拾起,一边追赶一边高呼道:“兄长!鞋!穿上鞋啊!”
可赤着脚的董卓跑得飞快,反倒是穿着鞋的董旻竟一时追不上。
李儒看着这对兄弟的表演,不着痕迹地露出一抹怪异的笑容。
转眼间,董卓已奔至府门处,看到了天子派来的助力。
然而,当他看清府门外那群人的面孔时,不由愣住了,粗犷的脸上露出一丝错愕,因为眼前竟都是些熟悉的陌生人!
接替张延的新任冀州刺史秦颉,此人在黄巾之乱中力保南阳郡不失,有治民之才也不失良将之器。
赵融他也知晓,凉州汉阳郡望族。
汉阳四姓姜、阎、任、赵虽是凉州人,却颇受朝廷重用,如今的益州刺史赵昂亦是汉阳赵氏,而且与赵融俱是作为嫡支的西县赵氏。
赵融虽没有赵昂这般外出镇一州的才干,却也是先前太上皇在太子摄政前任命的射声校尉,这般人想来应当也能听他号令。
真正让董卓惊异的,是这两人身后的一众人,赫然是昔日车骑将军何进府中属官!
前车骑将军府长史王谦、左司马范曾、右司马许凉、从事中郎郑达、东曹掾蒯越、东曹属伍孚、府掾王匡、府掾邹靖、府掾韩卓、府掾綦(qi)毋萌以及军假司马伍宕!
乖乖,天子把这群人送来了?
自何进被罢黜,袁绍伏诛,大将军府的一众属官便仿佛人间蒸发。
除参与作乱的部曲将吴匡等被诛杀外,其余人虽保全性命,却被尽数软禁雪藏,几乎被朝野遗忘。
董卓万万没想到,天子竟会将这批人拨给他用。
只是,这群人对董卓显然也没什么好感。
倒非有什么旧怨,纯粹是中原士族对凉州武夫的天然轻视。
即便董卓如今贵为重号将军,按礼制,他们这些下官见到董卓这位左将军,理应主动报名并俯身行礼以示尊敬。
然而,这群曾在地方上享有“贤名”的士人,骨子里的傲气并未因一年多的雪藏而消磨,面对董卓这般骤然显贵的暴发户豪强,自然是没有那么多敬畏的,他们只是沉默地站着,无人开口报名,更无人行礼,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兄长!你鞋都没穿上,若是伤了脚,或是寒气侵体,又该如何是好!”董旻气喘吁吁地追上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