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大名已经在晋西北地区有不小的名气。
段鹏蹲在一旁卖着小米,一边听着身边的人聊八路打了大胜仗,他也津津有味。
旅长这边,收到宋明的电话之后,他立马打电话进行安排。
首先是希望上面能多调拨一些人手过来,而且都得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
另外就是机床,发电设备这些。
只是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物资,之前转移到黄崖洞的那些车床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想要再弄些车床过来,属实是有些困难。
但油料这些嘛,旅长还是有办法的。
他可以在和国军的交易上增加油料这一项,可车床是真不行。
太原攻破之后,本来就许多生产武器装备的设备没有来得及撤走,他自己手上都没有剩下多少,又怎么会卖给八路呢?
宋明在黄崖洞兵工厂等待旅长消息的这一个礼拜,已经开始了司登冲锋枪的仿制工作。
这样简单,成本低廉的枪械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仿制的难度,就是进度慢了一点。
很快,第一把司登冲锋枪已经仿制了出来。
江主任、王厂长、还有兵工厂的一众人此刻都在靶场上,满脸希冀的看着宋明手里的这支冲锋枪。
具体成果怎么样,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宋明端着冲锋枪,瞄准50米处的靶子。
他扣动扳机,子弹像泼水一样的朝着靶子射去,这疯狂的射速把众人惊的目瞪口呆,眼中满是激动和欣喜。
八路军的火力一向严重不足,如果他们的一线部队配备了这把枪,那火力绝对凶猛的很。
一想到,一线部队能用他们造出来的这把枪对鬼子造成极大的杀伤,众人心中不由生出了满足和骄傲。
宋明没有停止,换上一个弹匣接着朝着靶子开火,不过这次是60米、70米、80米、90米和一百米。
然而,大概在80米的距离,这把枪的精准度就降低了许多,100米的上靶率竟然只有百分之50。
经过宋明测算,子弹在80米左右子弹的散布将会变大很多。
而且在连续射击200发子弹的时候,这把枪已经卡弹到不能用了。
宋明对这仿制的枪还不太满意,可王厂长和江主任,以及众人对这把枪已经相当满足了。
看着他们那开心的样子,宋明也不好打击。
他点了点头:“可以!还不错!”
江主任兴奋道:“这枪仿制起来不难,如果卯足了劲儿生产的话,咱们一个月怕是可以生产800条以上。”
“唉!唯独可惜的就是,这枪的报废率稍微高了点儿!打完200多发子弹之后,这枪基本没啥用,只能回炉重造了。”
宋明微微皱眉,800条,这距离他的目标还差一点。
然而,接下来王厂长一句话直接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宋明同志,这枪好是好!火力也够猛烈,如果我军一个营能装备20支这样的冲锋枪,那么在对鬼子发起冲锋,进行短距离战斗将会起到极大的效果。”
“可是,这枪的射速太快了!目前我们黄崖洞兵工厂一个月才生产12万发……”
宋明思索了一会儿,拍了拍王厂长的肩膀,微微一笑说道:“没事,我来想办法提高产量。”
“我有几点要求,只要你能做到,应该能把产量提升到3倍左右。”
王厂长眼睛一亮:“你说真的?什么要求你说,只要能办到我一定办。哪怕办不到的,我就是拼了命也办。”
宋明说道:“第一!我需要再招200名工人,最好是认识字的,其次是干过铁匠,再是做过一些精细活的!如果满足不了这些条件,只种过地的也行。”
“第二,我需要对兵工厂的生产车间进行改造和重新分配,具体的怎么改造的设想我已经写的差不多了,晚上吃饭之前我交给你。”
目前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方式还有些落后,这极大程度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力。
抛开原材料,宋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改造生产线。
把黄崖洞的生产线改造成流水线模式,将复装和制造子弹的流程进行细致的分工。
一个工人往往只需要精通一个普通的操作就可以上岗。
放在以前,想要完成一些工作,普通人大概要进行一个月时间的培训。
而宋明的方式,则是能让人在两三天,甚至是一天之内就让工人上岗,两三天就能熟悉操作。
流水线式作业,生产效率绝对能提升不少。
江主任脸上犯了难:“宋明同志,咱们倒是想多招些人来!可是,我们的条件不允许啊!一个是咱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让老乡过来干活总不能连顿饭都不包吧?还有就算招人,这些人还要进行培训学习,这中间恐怕要费不少时间。”
宋明大手一挥:“粮食问题这不是还有我呢么?你们只管放心大胆的招人,能招多少招多少,粮食我包了。”
有宋明这句话,江主任和王厂长两人咧嘴笑了,用力拍了拍宋明肩膀。
奶奶的!
就说这样的人才应该到兵工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