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观培养经过多个阶段,初级阶段是乍懂历史潮流,放下对历史人物和传记小说中各色人物的崇拜。
而高一级别存在,则是放下对“事后评说”的傲慢。
这就是本方现在碰到游牧系,没有完全驱逐的原因,我认为将其带来的执念作为“教具”,可以辅助教学。
维度学校,在零点一个小沙漏中。完成了审批。
…漫长历史,总有一些经验反复失传…
此时在北边赵诚设置大营中,一群原先是起义军现在是国泰农兵的农人们新进入大营,相互望着,有的是惴惴不安,有的则四下打量。
经过两个时辰,上千人的队列终于排好了,行列出现后,将军的竹筹也计好了大军人数。
随后这些队列被划分成了几百个小块,每个小块是六个人一组,再然后,则开始分发饭食。今天的饭食,每组是六个饼。但是!其中三个带着油盐,而另外三个没有。规矩是每人一个,拿到一个就不准许抢夺他人的。
一个个小组农兵在一阵争论中,角逐出了分配。
第二日,再一次出操。
饼依旧是六个,但是只有两个带着油盐。于是乎又是一次争论。
到了第三日,六个饼中只有一个带着。
这其中不乏争夺,即使是在现代牢房中,管理极度严格,也是最有手段的能吃的最好。
数日后,大营中各个行伍进行了重新分配,这几日都吃到油饼的士兵,被单独列出一营。警告他们二十斩律后,则是对其宣布了“十赏”,其中包括陷阵,夺旗,跳荡等战功。
而其余入营的士兵,按照吃到油饼的数量,也被分为了几等。
其中,每日都没有争夺到带油大饼的农兵,则是牢记三十斩令,以及多条连坐的禁令,被牢牢地限定了职责。至于赏赐,只有遇敌后得到“斩获首级”的功劳后,才能被给予获取肉食的机会,与陷阵之士同等待遇。一老实本分的良家兵,是要按照规矩训斥,日积月累如磐石之阵。
赵诚用某个现代人不敢想象的方法,将召入大营的农人,迅速类聚。
赵诚分类标准中:如果让敢于吃上饼的人混在吃下饼的人中,当战事不利,食上饼的人会率先权衡大局与己身生死利弊,进而见机退却。而食下饼的人则会盲从。如果让食下饼的人混入食上饼的人中,在血劳奋战中,下饼者会惜身(摸鱼),使得上饼者争相懈怠。故,分营管之。
…上述这套叫做“选锋”…
宣冲所处的现代,已经被洗脑了“人人平等”,故没想到根据性格进行细分。南疆的血酬模式是笼统对所有人使用。这相当于“大水漫灌”的水田模式,然而赵诚则是属于“滴灌”。
但古代精英们是知晓,不同人对“改变阶级落差”的意愿是不同的。同时对捍卫“自己固有阶层”的意愿也是不同。前者善攻,后者善守。
战国公子多养士,以孟尝君最赫。而如何最有效率的养出报效自己的门客?战国公子们有一套“相人术”(类伯乐相马)。依靠这一套“相人术”,公子们在性格百态的人群中选出有利的人。曾有门客误会孟尝轻慢自己,孟尝君以自己饭食示之,此门客发现自己有误,当即自刎。而各国公子们要的就是这样人。
然而选士之法在汉中期罢黜百家惟尊儒术后失传了。在南北朝过程中时隐时现,例如尔朱荣选锋时,把一帮妖魔鬼怪聚集在麾下,但随后又消失在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