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也有许多豪强富户愿意自己出钱买新井,可不识此中门道,尤其是王小仙他们工厂化生产又占据了成本优势且几乎将江南附近所有能做陶瓷球阀等高端玩意的工匠给一网打尽了,不从他这买零件,也没处做那井去。
不出意外的话,在这种杠杆式水井彻底普及江南,乃至这江宁漕运能辐射的地区之前,这小工厂都能维系得下去,至少在短时间内,日进盈利一两千贯。
面对这么大的一笔钱,王小仙依然还是自己不占丝毫股份,只将此当做了胥吏的钱袋,只是这一次的规模大了一点,不止是江宁府的府吏,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五县县吏一样是各个有股人人有份,至于内部管理分账,不用他自己操心,只一个宋玉宋押司局将其协调分配得稳稳当当,人人日日都各有钱分。全府八百多人的胥吏分润其中六成,每人每天也能均分两贯钱左右,剩下的三成分与府县衙役和做工工匠,一成的纯利单拿出来,分给王小仙的结拜大哥李舜举,名义上就说是分给军械监的,算是这井的专利费用,并保证这工厂只要还干一日,就永远给他们留出这一成的利润。
至于李舜举会将这一成利自己留着还是真给军械监的工人们分,那他就不管了。
而真正撺了整件事的王小仙本人,依旧是分文不取。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王小仙所图的所谓养活胥吏的买卖,也就是这水井生意了,不会再有什么变故了,至于那卖水挪用青苗的这一招,似乎是已经并不需要了。
直到,王小仙突然下令让宋玉开始卖水,同时最近几天将卖井的收益扣下不发分红,理由是,他要开始带着大家伙儿做生意了。
卖井之事,却居然只是一个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