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书院 > 历史军事 >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84章 青苗法崩了?

第84章 青苗法崩了?(2 / 3)

了,也就在今年六月,朝廷甚至直接下了明诏文件,“营运补饷”,就是放开了手脚让你们厢军自谋生路的意思。

要知道北宋之所以商业如此发达,这和北宋的军队经商也是脱离不开干系的,比如河北军的木匠活那是全国知名,谁都知道全国最好的木匠在河北军中。

他们江南这边不以木匠闻名,但是烧砖可是一把好手,江宁附近的壮成军岁烧砖石二十万,远近驰名,百姓用了都说好,就连那汴梁城,都要专门来江宁这边采购。

而除了烧砖之外,这边厢军的第二大业务就是织机部件代工了,第三业务是修船租船,甚至是还有胆子大的敢去日本走私硫磺。

这边本来就是军械和民械混产的,作院兵早就已经是他们陶家的代工厂了,陶家和本地军队的关系也是极深极深,水师每年帮他们运茧运丝运绸,工匠兵帮他们代工做织机,军属给他们家做工,都快成了他们家私军了。

所以眼下王安石这般大发雷霆,大家实在也是真没怎么当回事儿,朝廷都已经有了明诏让大家做生意代军饷了,轮得着你一个知府在这大喊大叫么?跪一下给你面子,那还是为了不让陶敦贤为难罢了。陶敦贤自己也没将此当回事儿,还是那话,他们现在军队经商都已经有了明诏了,已经从潜规则变成明规则了,完全合理合法了。

至于说拆毁神臂弓的弩机,不都说了么,忙完这一阵工厂走上正轨了再给你安回去。

要知道同样是在今年,两浙路的禁军都已经在质押军械,以换取做生意的本钱了,他们不就拆点神臂弓么,怎么了呢?

王安石也是无奈,发了一通火之后,心中虽是悲凉,却也无可奈何,说到底,还不都是没钱闹的,这世上除了制度王法之外是要讲朴素真理的。

有一条几千年都没变过的朴素真理是:端谁的碗,听谁的管。

这样的朴素真理是永远超不过所谓的制度王法的。

北宋的军队战斗力差也并不全是以文治武的锅,而是这些军队,端着的到底还是不是朝廷的碗,恐怕这都已经是个说不清的问题了。

朝廷没钱么,某种程度上这些军队确实也都是他们陶家养的,他们端的早就是陶家的碗,王安石愈发下定了自己一定要变法强国,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的想法,即便是朝廷,你也得先给人家军队发足了饷,而后才能提管理的事儿。

“股票?原始股?”王安石又听到了完全不懂的词汇,压下了心头的怒火,疑惑地问道。

“就是这种。”

陶敦贤拿出了一张类似于飞票的东西,递给了王安石看。

“只要有这个东西,就是咱们江宁纺织公司的股东,王小官人的意思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谁都可以当这工厂的股东,每季分账,都是根据这股票来分的,公司还会按月出月报,以邸报的形式向所有的股东们披露经营情况。”

“而所谓的原始股,也是王小官人的一个说法,他说眼下公司初创,这个时候来入股,最是划算,尤其是有着一技之长的工匠,缺人缺的厉害,只要你愿意来签订一个五年期的工契,就给你一张股票,要是能将两名以上的徒弟带出师,就多给一张股票,若是能提出有用的技术建议,就再给你一百张股票起。”这下,王安石终于明白了,指着那些水师道:“所以说这些水师和禁军的工匠,也是来赚这原始股的了?那军队了?不回军队了么?”

陶敦贤沉默不语。

王安石叹息了一声,也便没有了言语,军队的事儿,不是他这个知府能管的,眼下也确实不是管军队的时候。

随手挥了挥让人都起来,王安石其实差不多已经明白这个工厂是怎么回事儿了。

“江宁本地的织造户,都可以用他们自己的纺织机来入股是吧。”

“对,不过除了我们陶家的织机,也都要改进。”

“买股票筹集来的资金,大多也都去外地买织机了吧?”

“太守英明,王小官人说,咱们江宁虽说是大宋的织造中心,但其实织出来的丝绸在全大宋也就只占了三四成的样子,王小官人的意思是,至少得占据八成以上,让其他地方都没有生意才行的。”“听说,你们还可以织麻?”

陶敦贤点头。

“唉~”

王安石又复叹气,看向陶敦贤的眼神也有些复杂了,甚至还带着一点同情。

他还是没有忘记,王小仙和他打赌,是要用青苗钱割豪右的。

虽然目前为止他也实是没有看出来,王小仙打算如何割他们这些豪右。

而眼下这个工厂,王安石却是已经看明白了,之所以能搞得这般大,和两个技术是分不开的。其一就是陶家的织机技术,人家陶家放弃了技术保密,也不知道王小仙是不是真的有能耐进行改进,反正是采用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方式之后,织机的织造成本大幅度的下降了。

这就导致江宁附近,乃至整个江南的织户要么合作要么死,王安石他虽然没听过马太效应,但这个道理却是并不难明白的:越多的豪右加入其中,没加入进来的豪右就活不下去。

其二,就是王小仙拿出来的织麻技术了,为什么以前如陶家这种大户就没

最新小说: 红楼霸业:从迎娶秦可卿开始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大宋有喷子 红楼之胜天半子 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穿越女频当纨绔,娘子竟是重生者 我要当大官 课堂直通历史,老祖宗得了MVP 红楼晋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