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手中握着锋利的刀剑,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寒光。
“快撤!”林深低声命令,声音低沉而果断。
众人迅速分散撤离,动作敏捷而有序。林深最后一个离开,他回头看了眼那座破败的驿站,心中已然明了。这场阴谋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回到军营,林深立刻召集亲信,营帐内气氛紧张而凝重。
“我们要掌握证据。”他目光坚定地环视众人,声音洪亮而有力,“必须让所有人看清李崇安的真实嘴脸。”
“可他是旧朝大臣,即便有嫌疑,也不能轻易动手。”一人迟疑道,眉头紧锁,面露担忧之色。
“我知道。”林深点头,表情严肃而冷静,“所以,我们要让他自己跳出来。”
他拿出一枚令牌,递给身旁的小周,眼神中充满信任:“你去联络兵部,就说有一份紧急军情要呈递枢密院,务必安排一场公开的会议。”
“你是想……引蛇出洞?”有人恍然大悟,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不错。”林深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既然他想演戏,我们就陪他演一出。”
数日后,朝中召开临时军议。
宫殿内金碧辉煌,大臣们身着华丽的官服,齐聚一堂。李崇安受邀出席,一身素袍,神态从容淡定,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脸上还带着虚伪的笑容。
林深坐在席位上,静静地看着他步入会场,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犹如寒芒闪过。他在心中暗自警惕,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揭露李崇安的罪行。
“各位大人。”李崇安拱手作揖,姿态优雅,声音洪亮,“不知今日召集,所谓何事?”
“自然是为近日京城发生的纵火案。”一位官员开口,语气严肃,“此案牵涉甚广,陛下震怒,命我们彻查。”
“哦?”李崇安微微一笑,笑容中却透着一丝不屑,“那不知可有线索?”
“有。”林深起身,声音清朗,气势逼人,“就在昨夜,有人目睹李大人与一名身份不明之人密会于废弃驿站,且交谈内容涉及金国使节。”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惊讶与怀疑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李崇安。
李崇安脸色不变,只是淡淡一笑,眼神中却闪过一丝慌乱:“林大人怕是误会了。那位是我多年故交,只是叙旧罢了,谈不上什么金国使节。”
“是吗?”林深不慌不忙,取出一封信件,眼神坚定而自信,“那这封信,又该如何解释?”
他将信展开,上面赫然是李崇安的笔迹,内容直指金国将领,约定攻城日期,铁证如山。
“这……”李崇安瞳孔微缩,终于变了脸色,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绝望。
“李大人。”林深缓缓走近,眼神冰冷如霜,“您若现在认罪,或许还能保全家人。”
李崇安冷笑一声,心中涌起一股疯狂的念头。他猛地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恶狠狠地直刺林深胸口,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
林深早有防备,反应迅速,侧身一闪,动作敏捷如豹。他反手抓住对方手腕,用力一扭,只听见“咔嚓”一声,李崇安的手腕被扭断,匕首落地,发出清脆的声响。
“拿下!”他一声令下,守卫们如猛虎般蜂拥而至,将李崇安死死按住。
李崇安挣扎无果,最终被押下,临走前冷冷一笑,声音中透着威胁:“你以为这样就赢了吗?你根本不知道,背后还有多少人在等你犯错。”
林深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然而,就在林深以为事情会按照计划顺利推进时,意外却接踵而至。负责记录驿站对话的手下突然失踪,所有关于李崇安勾结金人的关键证据竟然不翼而飞。朝堂上,一些大臣开始质疑林深的调查结果,指责他诬陷旧臣,居心叵测。李崇安的党羽们也趁机煽动舆论,试图混淆视听,局势变得越发复杂和危险。
林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阴谋漩涡之中,每一个方向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他开始重新审视整个案件,怀疑内部是否有奸细泄露了消息。可是,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他一时之间竟无从下手。
与此同时,金国方面似乎察觉到了异样,边境的局势愈发紧张,金兵频繁调动,大有随时进攻之势。朝廷内部也因此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安抚李崇安及其党羽,避免引发更大的动荡;另一派则支持林深继续彻查,坚决打击叛国行为。双方争论不休,朝堂之上剑拔弩张。
在这关键时刻,林深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信件内容简单却让他震惊不已:“想救你家人,就停止调查。”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立刻派人去保护家人,然而却发现家人已经不知所踪。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焦虑笼罩着他,他不知道敌人究竟是谁,下一步又会使出什么阴险的手段。
就在林深焦头烂额之时,一位神秘人物出现在他的面前。此人自称是李崇安案的知情人,掌握着关键证据,但要求林深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肯透露。林深心中充满了疑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