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偷鸡蛋的事,许家两口子终究没和何達说。
在许富贵看来,最近老何家也太春风得意了一些,偷他几个鸡蛋算不了什么。再者说,自己家不是也买了鸡蛋,送回去了吗?
只是许富贵不知的是,许大茂偷何家鸡蛋也不是最近的事,而是偷了快半年,若是让何達知道了,肯定要好好收拾许大茂这小子一顿。
许家的闹剧,何達并不知晓,他这会儿正在为家里堆积起来的鸡蛋发愁呢。
院里的邻居平均每家送了二十个。老阎家生闺女得了何達二十五个鸡蛋,这次全还回来了。贾东旭小气了一些,送了十五个。除此之外,童豌豆送了三十个,付老汉送了五十个,三个徒弟下班后也过来每人送了三十个,这加起来就有快四百个鸡蛋了,而这还没完。
第二天周末,几个师兄弟过来,一人送了五十个。老秦家得了消息,中午老丈人和二叔带着秦光明,秦京茹也过来了,每家送了三十个,这就六百多个了,这怎么吃的完!得亏现在是好年景,不然哪有这么多鸡蛋送,何達寻思着是不是要往驿站里收一些,不过这太显眼了,他打算再找合适的机会。
“姐夫,你什么时候去秦家屯呀,我哥总念叨着跟你学厨艺呢?”秦光明讨好道。
何達觉得这小子是别有所图,想着自己去了秦家屯,能给他带去好吃好玩的。他敷衍道:“有时间吧,你姐要坐月子,还要带孩子,暂时走不开。”
秦京茹也学着秦光明的样子,给何達捶背,说道:“姐夫,我留在你们家,给你们带侄子好不好?”屋里的人被秦京茹的话逗笑,何達说道:“你都还是一个孩子呢,等长大一些再说吧!”
秦长山刚刚去看了眼小外孙,心里踏实了不少,见屋里没外人,他说道:“女婿,乡下今年天气不好,一些小河都干了,你自己留心一些。”
能从过去的旧时代走过来,每个乡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看今年这天气,秦长山就能把京城周边地界的收成估个七七八八。
何達听懂了老丈人话里的意思,其实老丈人不知,按京城现在的人口,周边乡下哪能满足城里粮食的供应,京城主要靠得是东北,而今年那边同样气候不好,这才是导致明年开年,粮价就上涨的主要原因。何達道:“爸,这个我心里清楚,我惦记着家里多了一口人,早就备着一些细粮了。”
听女婿这么说,秦长山也就放心了。
在北屋吃了顿晚饭,老丈人和二叔就要带着两个孩子回去,何達将人送去了汽车站。走之前又给老丈人塞了点钱,要其帮着收些山货,下次回去的时候,顺带可以捎上。
见老何家的亲戚走了,贾张氏回屋,向贾东旭问道:“东旭,碧华家,你写信报消息了没?”“早写了!”贾东旭知道老娘在想什么,又道,“碧华家条件不比秦家差,等孩子生了,我老丈人肯定也不会小气!”
“谁知道呢,你妈我每次回乡下,都要被人借钱。我这是又怕你老丈人不送礼,又担心他们上门借钱呀!”
“妈,你回乡下,那都是多少年前的烂谷子事了,乡下现在已大变样,可不是从前。”
说不过自家儿子,贾张氏转移了话题,憧憬起儿媳妇生孙子后,左邻右舍会送多少鸡蛋。
贾张氏道:“东旭,你是没去北屋看,老何家这次收的鸡蛋都快把桌子堆满了,这得有多少呀,怎么吃得完?”
贾东旭这时说道:“妈,你就别想了,你算算你在这院子里得罪了多少人,别人能送十个鸡蛋过来意思意思,就不错了!”
“她们敢!”贾张氏有些心虚的说完,又道,“东旭,就算院子里有人不送,你不是还有师父,还有工友吗?”
“师父那边也要生了,我们收得再多,也是要还回去的。至于工友,这个就不好说了。”贾东旭想起上次的结婚酒席,唉,这事不提也罢。
母子俩还在议论着,这时却听里屋传来了杨碧华的“哎呦”声。
贾张氏听此,一拍大腿,急忙吩咐道:“东旭,碧华这是要生了,你赶快去找板车。”
“这么快,不是还有几天吗?”贾东旭顿时手足无措。
“这时间哪算得准,你快去,别耽误大事。”贾张氏催促。
幸好杨碧华要生是在白天,还是在周末,院子里有人还能搭把手,不然贾家母子还不知要怎么办。白荷花看到贾家的动静,见易中海也要跟去,急忙问道:“老易,你去干嘛?”
“东旭是我徒弟,我得去看看。再说,你也要生了,我得提前熟悉一下这里面的流程。”易中海说的理所当然,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后面一个。
“算你有良心,早去早回!”白荷花叮嘱。
师徒、母子三人将杨碧华送去了医院,还没在病房候着,杨碧华就喊着要生了。
医生护士见此,赶紧把人送去了产房。
时间滴答滴答流逝,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天色都要黑了,易中海不想再等,就准备告辞回去。“老易,你别走呀,东旭是你徒弟,碧华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你徒孙,你怎么也得见见吧!”贾张氏急忙阻拦,想着过会还要让易中海出医药费呢。
“贾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