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腾起来的“诗华”,被这不和谐扰动消除了几分。
所有名士皆不满地看着州牧,而隐士也下达了逐客令。
有感于颜面有失,州牧拱手抱歉。当然他也不愿意就这么离开:如果就此离开,忙活“俗物”证明自己就是个俗人,以后就拿不到诗会的邀请。
于是乎,铁着脸走了出来。
在听闻书吏的汇报后,当即大怒:“一派胡言!什么南边出现大爻兵马?南边派水之地,乐浪王和大爻相互掐成狗脑子了,怎么可能北上?!”
随后他想到这个书吏是国泰赵诚塞在自己这边的人,国泰那边根据灵通消息来说,赵诚失势了。于是乎,这位吉斐当即下令:“少许匪徒虚张声势,何能夺我城?尔定是南边派来的谣言细作,乱我军心!来人啊,将他拉下去关起来,等我事后发落。”
随后,处理了这些“俗物”,吉斐返回了诗会,为了打消诸贤们的不满,当即作诗一首,让诗会的诗华重新恢复。
由于吉斐在作诗,郡守幕僚们,也不敢擅自作决定,面对急等着消息的南方城池将领,他们不得不采取了“稳妥”做法,即快马加鞭的通知郡南防备“盗寇”,不要轻举妄动。
当五个时辰后,吉斐作诗完毕后,返回州牧府,看到郡中堪舆图上出现“缺失”后大惊,这时候再度快马加鞭,补发第二道应对“南侵”的命令。
这个命令就和先前“驻扎”防守有了冲突。
雍水以南的各路贯朝守将,接收到了州牧府两道命令后,都纷纷在各自营中召麾下来商讨。他们的麾下纷纷赞成:“现在敌情不明,得静观其变。“
此时距离榆城最近的炉城伪贯守军:“开玩笑,此时榆城陷落,到底是多少部队打过来,谁也不知晓。雍水边上的守将和一系列太守们鸡贼的选择只遵守第一道命令,不渡过雍水。
…闲情逸致与争分夺秒…
榆城城头,武字的大旗已经树立起来。榆城内武家军事力量已经不只是夺城时那五百人,六千人已经全部进入雍州。武飞派遣一千人驻扎榆城,同时招呼后续派州方面派遣一些当地役农们前来协防。其余五千大军在榆城外扎营,城中积攒的大量粮草和器械输送给了大军。
随着榆城上巨大日晷转动,爻算之力注入了堪舆中,此时大通道的地势在缓缓转动,原本车马是需要人力推动、畜生拖曳,而此时大道上风向则是朝着北方刮,所有车辆张开帆就可以自走。
现在武飞面对两个选择。一是就此停手,留下一两千人守榆城后,立刻返回派水五地带着这批精兵参与到追剿乐浪王的阵列中。二是再多打几个城,自己迟一会再回去,反正骑着九凤的自己一个人可以快速回防到南边派地北部的大营中。
说一说武飞原来的计划:六千北上部队偷掉伪贯一个城!把部队留在这,自己乘坐九凤回去!武飞是不准备把自己这拨部队去和南边的乐浪王狂军去拼消耗的。哪怕是其中那些从矿奴中招募的军士们。
在武飞心里面有一笔账,那就是能够异地远离家乡作战的军士们,都是得好好保留下来的,损失了后自己是很亏。他们死就死了,自己还要在他们老家帮他们亲属养老的。
阴损的武小雀:某地打消耗战,能够用当地人组成军事力量,就用当地力量。就类似于在派州招募的那些役农军团们,他们是主动投效的,武飞在招募他们时没和他们家人对接。在他们家门口当兵,仗打完了就可以就地遣散。同理,打仗时候死了,也不用养他们的家人,这是当地的郡守们头疼的事情。用当地青壮组建部队就等于人力白洞。
狂军那边?就应该教唆各地叛乱,来回应乐浪王的暴虐无道,然后自己大营竖起大旗凝聚当地的豪杰们后,维系基本的军事组织度,不断挤压乐浪王控制区域,用偷袭和零敲碎打,换战损,最终用汪洋大海淹死这群颠佬。
回归雍州南部这个新开辟战场,武飞占据的是出其不意,所以就要快攻,即尽可能占领战略要点。并且,榆城的“没防备”实在是太“不备”。
武飞看着满仓的榆城仓库,拍拍心口抚慰自己激动的情绪:城市内物资也是太多,不仅仅有粮食还有攻城器械!武飞原来情报只知道榆城有大量粮食,而武飞麾下士官们兴奋的回报:这就是军事基地,有这些城中物资打底,简直就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武飞查了一下,这些充沛的物资都是从去年开始,在国泰方面大将军指示下预备的。
即赵诚打算着时机成熟,用来攻陷卧牛关,然后南下的物资,结果被武飞突袭了!
武飞:我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吧,还是说(武飞的目光转向了东边国泰方向)英雄所见略同呢?…激进还是保守…
在城门楼上,武飞在抉择。
大旗呼啦啦随风舞动,而在台阶下一批营将开始组团,眼下武飞手下这帮人中,无论是武撼峦强塞过来的武家子弟,还是武飞从岭南带过来想要建功立业的士官们,他们猛然尝到了胜利滋味后,也是按捺不住,想要包揽此战的更多功劳。
武飞如果现在骑着九凤回去的话,这帮人肯定会不老实,搞出来独走。
这不,武飞已经听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