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然望望手机:“我的车快到了,手机上说吧。” 黑车缓缓滑停跟前,隔几阶台阶,许杏然装模做样的脚也收住。 “林老师,我跟您顺路的,”副驾车窗摇下来,是陈之叙的脸,“捎您回去吧。” “好啊好啊,再好不过了。”林月很惊讶,惊讶于对方的好记性,也惊讶于对方的主动友好。 她几步跃下台阶,同许杏然并肩:“那许老师呢?我跟许老师还有话说——” “许老师也顺路,是吧。” 陈之叙身子微探出来,笑意完美:“上车吧。” 等林月绕去对面开门落座,许杏然才压眉瞪人,以示不赞同。 “我打车了。”许杏然晃晃莹亮的手机页面。 “你当我蠢吗。” 手半搭窗沿,陈之叙看都懒得看她:“赶紧上车。” 整车都贴着暗色窗膜,穿行夜路,如同封印黑暗的宝盒,坠入沉静。 林月把那位“朋友的儿子”推过来,嘴里没停:“他本硕都是在国外念的,我记得……好像是加州来着,你大可不用担心学历问题。” 陈之叙人在副驾,许杏然只想起来欸几声,老老实实加好友,在林月的监视下发出一条端庄得体的问好讯息。 “你都不看人家朋友圈的啊。” “嗯?”息屏的动作顿住,许杏然迎声望回去。 “我看现在的年轻人加了人第一反应就是翻朋友圈,”林月推她手臂,看起来挺有自信,“看看合不合口味。” 于是,林月又偕同许杏然,一同猫在黢黑的后排观赏朋友圈。 好在对方只公开一个月,能翻到的都是医药企业的官方推送,偶有几条歌曲小记,不值得追加评价色彩。 “两位不黑吗。”冷不丁的,陈之叙往后展臂,给后座摁个阅读灯。 “唉哟,小陈真贴心。”稳住许杏然随车颤抖的手臂,林月又端正坐姿同许杏然一起观看。 许杏然早被晃花了眼,半眯着眼睛放空。 “加州大学的?”只一会,陈之叙声音又落到二人中间。 林月飞快看他:“你知道啊?” “认识在那边读书的同学,”陈之叙简短陈述,“这位条件挺好的。” “是吧是吧。”林月往前排座位倾斜点,声音都变大。 “小陈在航屿那边,单身女生也挺多的吧。” “优秀的女生很多。”陈之叙避开话。 “工作忙不忙啊?你具体做什么的?” 还是饭局上相似的问题,陈之叙不紧不慢地给林月重复。 和任何新人一样,初入陌生环境的适应期总是无法避免。区别于结果落地的产品岗,作为偏预研的岗位有着同课题组一脉相承的研究属性,需求导向成为主题,不断学习依旧是适应之道。 考试集中在第一周,完全加重新人的紧张感。 还没来到最熬人的转正答辩,陈之叙觉得目前的调节频率还不错,万全的应对之策总归要从日常经验中寻找。 等陈之叙答完,林月又堵一句:“有合适的女生也可以介绍给我。” 陈之叙瞟过许杏然,只能见投在她颈间的灯色,看不清神情。他是想笑的,但回答得体:“当然可以。” “麻烦你了啊,”林月后知后觉地不好意思起来,“如果是你们内部人中意的就别推荐给我了,你肯定懂的。” 陈之叙擅长应付对话,总有话题,总能接续,氛围总是好到不行。 除此之外,他更擅长把长对话拐到自己希望的方向,哪怕他只是个心甘情愿的陪衬。 林月说完,许杏然倒先他一步笑出声来。声音清粼粼的,如同车内流光那样涤过心底,简单却雀跃。 陈之叙拧开水浅抿,尔后吐字:“我自然是明白的。” 余下的路,几人安静下来。 车内没什么酒气,却带有种微醺般的眠意。 陈之叙把车内音响调大,朝窗侧歪头,眼帘微阖。 缓而绵的港调老歌,许杏然坐于身后位置,低低跟着哼唱起来。 她不会粤语,或许也不会这首歌,但就是附和着落音。 陈之叙其实并未陷入睡眠,却是在瞬间醒神,睁开眼从外后视镜找人。 许杏然同样倚窗,莹亮的眼装满窗外灯光,如漾然湖泽。她好像也被自己吓到,只几句便猛然闭嘴,被施上魔力极强的咒语。 陈之叙很快伸手,切